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童的意思、阿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童的解釋

晉 王濬 的小字。《晉書·羊祜傳》:“時 吳 有童謡曰:‘ 阿童 復 阿童 ,銜刀浮渡 江 。不畏岸上獸,但畏水中龍。’ 祜 聞之曰:‘此必水軍有功,但當思應其名者耳。’會 益州 刺史 王濬 徵為大司農, 祜 知其可任, 濬 又小字 阿童 ,因表留 濬 監 益州 諸軍事,加龍驤将軍。” 唐 李商隱 《無題》詩:“ 益德 寃魂終報主, 阿童 高義鎮橫秋。” 宋 蘇轼 《八月十五看潮》詩之二:“萬人鼓噪懾 吳 儂,猶是浮 江 老 阿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童”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方面:

一、字源解析 “阿”為前綴詞,常見于古代人名稱謂或方言昵稱,具有親昵意味,如《說文解字注》記載“阿者,加於名上”;“童”本義指未成年者,《康熙字典》引《釋名》“十五曰童”,後引申出質樸、仆役等含義。

二、曆史釋義

  1. 古代仆從稱謂:宋代《集韻》載“童,奴也”,《晉書·職官志》出現“阿童”指侍從的用例,如“王公府置阿童二十人”。
  2. 方言昵稱:清代《越諺》記錄吳語區将“阿童”作為對少年男子的愛稱,如“吾家阿童善騎射”。

三、現代應用 當代《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該詞兩種用法: ① 特指戲曲中的書僮角色(見昆曲《牡丹亭》) ② 閩南語中保留“阿童”作為男性小名,如台灣地區有“林阿童”等曆史人物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阿童”一詞的含義可以從曆史典故、文學使用和詞義演變三個維度進行解析:

1. 曆史典故中的特指 “阿童”是晉代名将王濬的小字(乳名)。據《晉書·羊祜傳》記載,吳地童謠曾唱道:“阿童複阿童,銜刀浮渡江”,預示水軍将領将建功立業。羊祜由此聯想到王濬的小名,推薦其擔任水軍統帥,最終成功滅吳。這一典故使“阿童”成為王濬的代稱,例如李商隱《無題》中“阿童高義鎮橫秋”即指王濬的軍事才能。

2. 文學意象的擴展 在詩詞中,“阿童”常被賦予更豐富的意象:

3. 詞義構成與演變 從構詞角度分析:“阿”為前綴,表示親昵(類似“阿寶”“阿姐”);“童”指孩童,組合後原指年幼男孩。隨着曆史事件和文學化用,詞義逐漸擴展出“水軍将領”“純真之人”等引申義。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詩詞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完整典故可參考《晉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奧絶才氣過人叉道産母饬駕打赤膊彫傷低潮鼎真煩多峰岚扞圉赓載貢部絓結洪衇後梢壞戶禍孽腳心脊觳即景生情禁藏卷甲銜枚枯榮覽古兩獻連衽露珠埋沒人才妙覺孃孃千把侵逼歧趣屈戌兒戎服如泣如訴如埙如箎賽典赤膳夫商海生財勝異送秋波讨攝天機不可洩露條案挑字眼筒子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文囓享樂主義香狸消毀校聯校室撷芼襲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