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年事雖高而猶壯健者。 漢 桓寬 《鹽鐵論·未通》:“今陛下哀憐百姓,寬力役之政,二十三始傅,五十六而免,所以輔耆壯而息老艾也。” 宋 陳善 《扪虱新話·免役法》:“予以為今之用事者,倘以生民為念,當併罷保正副,而專用耆壯,方盡免役之利。”
“耆壯”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qí zhuàng(注音:ㄑㄧˊ ㄓㄨㄤˋ),其核心含義為“年事雖高而身體依然健壯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耆壯”一詞融合了傳統文化對長者的敬重與對健康狀态的贊美,兼具曆史深度與文學色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鹽鐵論》等古籍。
《耆壯》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耆”(qí),部首為“而”(ér),筆畫數為6。第二個字是“壯”(zhuàng),部首為“士”(shì),筆畫數為6。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年老和年輕力壯的人。
《耆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中,原文為:“耆耆壯大夫,胡不相留?”意思是年齡偏大的壯士們,你們為什麼不留下來?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形容有年紀又有力氣的人。
在繁體字中,“耆壯”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耆壯”這個詞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沒有顯著的變化。
1. 老爺爺雖然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耆壯的體魄。
2. 這位耆壯的老農民每天都勞作到太陽下山。
3. 這支球隊有年輕的隊員,也有耆壯的老将,實力很強。
耆壯的組詞有:“耆雜”、“耆老”等。
與“耆壯”意思相近的詞有:“強壯”、“老當益壯”。
與“耆壯”意思相反的詞有:“衰老”、“體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