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卑薄的意思、卑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卑薄的解釋

(1).土地低窪瘠薄。《後漢書·徐稺傳》:“至於 稺 者,爰自 江南 卑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為先。”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 吳中 卑薄,斸地二三尺輒見水。”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郏亶修東城記》:“ 呂公 之治 廣 ,常患舊城不足以容民而議為西城者,皆以地處卑薄毀民居者衆而不可為者。”

(2).低劣微薄。 唐 元稹 《告贈皇考皇妣文》:“始兄 集 得尉 興平 ,然後衣服飲食之具有準,而猶卑薄儉貧,給不假足。”

(3).輕賤,輕視。 宋 葉適 《錢則甫字說》:“ 周 道衰,士不知以身為本,而皆以世自名,凡所為立私智,挾污説,無不欲破壞先王之灋而卑薄其身者。”

(4).謙靜溫和。 清 恽敬 《讀論衡》:“然視為 商 韓 之説者有逕庭焉,卑薄則易近于道,高強則易入于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卑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和語境兩個層面理解:

  1. 字義拆解與組合:

    • 卑:本義指地勢低,引申為地位低下、卑微、低賤、輕視、謙遜等義。
    • 薄:本義指草木叢生處,引申為厚度小、輕微、少、不厚道、輕視、迫近等義。
    • 組合“卑薄”:核心含義是指(人的品格、行為或事物的性質)低下、輕浮、不莊重、不厚道。常用來形容人品行低劣、輕賤、刻薄。
  2. 具體含義:

    • 指人品低劣、輕賤:形容人行為不端,品格不高尚,缺乏尊嚴或自重,有輕浮、下賤之意。例如:“其行卑薄,為人所不齒。”
    • 指行為刻薄、不厚道:形容待人處事缺乏寬厚仁愛之心,待人苛刻、無情。例如:“言辭卑薄,傷人甚深。”
    • 指風俗、習氣浮薄:形容社會風氣輕浮、淺薄,不淳厚。例如:“世風日下,人情卑薄。”
    • 指土地貧瘠、不肥沃:此義項相對少見,側重于“薄”的“少、貧瘠”義。例如:“此處土地卑薄,不宜耕種。”(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較少見,更常用“瘠薄”)

“卑薄”主要是一個帶有貶義的形容詞,用于批評人或事物在品格、行為、風氣等方面的低下、輕浮、刻薄、不厚道。其核心在于“卑”所代表的地位或品格低下,以及“薄”所代表的厚度不足(引申為輕浮、不厚重、不厚道)。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卑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為詳細解釋:

詞義解釋

  1. 土地低窪瘠薄
    指地理環境低窪且土壤貧瘠,不適宜耕種。
    例:《後漢書·徐稺傳》提到“江南卑薄之域”,描述江南地區土地條件較差;宋代陸遊《老學庵筆記》亦記載“吳中卑薄,斸地二三尺輒見水”。

  2. 低劣微薄
    形容事物質量差或數量少,帶有貶義。
    例:多用于形容資源、待遇等,如“卑薄之祿”。

  3. 輕賤、輕視
    表示對人或事物的貶低、看不起。
    例:宋代葉適《錢則甫字說》批評“卑薄其身”的态度,指輕視自身價值。

  4. 謙靜溫和
    描述性格謙遜、平和。
    例:清代恽敬《讀論衡》中提及“卑薄則易近于道”,強調謙和品性接近道義。


使用注意

如需更多例證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水東日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枉崩漏逼齰殘露潮膩程法乘風宸衷抽拔抽祕騁妍傳揚點呈電稿颠顔獨獨遁名匿迹飛礮蜂帳父本負牛疳積宮樓鬼工畫舸黃花姑娘話匣子毀瘁藉幕集錦極妙凈潔絶席空爵老白相目擊道存南極洲膀胱攀龍附骥賠鈔纰亂籤省钤壓勤兒绮衣躟躟然雖若士時晦疏附說今道古私違宿責棠幹跳水脫屍完白山民五曲物譽顯白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