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诗赋的意思、诗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诗赋的解释

(1).诗和赋。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何必歌咏诗赋,可以扬君哉,愚窃惑焉。”《陈书·文学传·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下及 唐 代,以诗赋取士,其韵一以 陆法言 《切韵》为準。”《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就是去岁宗师考取贵府二十七州县的诗赋首卷 杜先生 ?”

(2).指雅乐。《楚辞·大招》:“二八接舞,投诗赋只。” 王逸 注:“诗赋,雅乐也。古者以琴瑟歌诗赋为雅乐,《关雎》《鹿鸣》是也。言有美女十六人联接而舞,发声举足与诗雅相合,且有节度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诗赋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文学内涵

一、基本释义

“诗赋”为复合词,泛指诗歌与辞赋两种文体:

  1. 诗(shī):

    指用高度凝练的语言,依特定格律表现情感、叙事的韵文形式。《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有韵律可歌咏者”,需符合平仄、对仗等规范,如四言、五言、七言等体裁。

  2. 赋(fù):

    源于《诗经》表现手法,后发展为独立文体。特点为铺陈叙事、讲究文采与韵律,兼具诗歌与散文性质。《辞源》释为“不歌而诵”,强调铺叙描写,如汉赋代表作《两都赋》。

二、并称的文化意义

“诗赋”并称始于汉代,成为传统文学核心体裁:

三、历史演变与代表作

  1. 诗的发展:

    从《诗经》《楚辞》至唐诗鼎盛,杜甫《秋兴八首》被视为律诗典范,展现格律与意境的融合。

  2. 赋的流变:

    由骚体赋(屈原《离骚》)演变为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再至抒情小赋(曹植《洛神赋》),逐渐脱离政治讽喻,转向个人抒怀。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4.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中华书局,2003年。

(注:引用来源为权威工具书及学术著作,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读者可通过正规出版渠道查阅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诗赋”是汉语中一个古典文学术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诗与赋的合称
    指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诗歌和辞赋。诗以抒情、言志为主,讲究韵律;赋则偏重铺陈叙事,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例如《文选·曹丕·典论论文》提到“诗赋欲丽”,强调其文辞华美的特性。

  2. 雅乐的代称
    古代将配合琴瑟演奏的诗歌(如《诗经》中的《关雎》《鹿鸣》)称为雅乐,这类音乐与诗赋密切相关。《楚辞·大招》中“投诗赋只”即指雅乐表演。


二、历史应用与例证


三、总结

“诗赋”既是文学体裁的统称,也承载着古代礼乐文化的内涵。其演变从先秦雅乐到科举应试,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学与制度的紧密关联。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作品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诗经》《楚辞》及《儒林外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家衣豹革闭架笔劄菜人缠臂金长寿辰宿吃一看十崇观偢睬酬纳断缣零璧杜伯杜绝言路繁暑裹脚布汗袷候证花彩兼畜叽叽哇哇惊弓进贤屏恶涝地醪俎瘣隤良田连辔历历在耳凌冽柳管伦巴瞑眩鸟文派仗骈并披星侨滙旗氅侵啮酋首欺妄欺羽曲阿酒鹊盏入粟三勤洒线市估实秀寿世説咸道淡探风桃仁田舍子土仪午日夏狄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