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幹局的意思、幹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幹局的解釋

謂辦事的才幹器局。《三國志·蜀志·劉封等傳評》:“ 彭羕 廖立 以才拔進, 李嚴 以幹局達。” 唐 柳宗元 《送李渭赴京師序》:“ 李君 讀書為詩,有幹局,久遊 燕 、 魏 趙 、 代 ,聞知人情,識地利,能言其故。”《明史·龐尚鵬等傳贊》:“ 龐尚鵬 諸人歷官中外,才諝幹局,鹹有可稱。”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十六:“無問其治術之醇疵,進身之邪正,而其人必有出衆之幹局,無疑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幹局”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一個人處理事務或解決問題時的能力與風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文獻出處與曆史用例

  1. 《三國志》:
    提及蜀漢官員李嚴“以幹局達”,指其憑借才幹和決斷力獲得重用。
  2. 唐代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師序》:
    描述李渭“有幹局”,并提到他因通曉人情、地理而善于分析問題。
  3. 《明史》:
    評價官員龐尚鵬等人“才諝幹局”,即兼具才能與務實作風。

三、使用場景

四、綜合總結

“幹局”融合了“才幹”與“格局”,既指處理具體事務的能力,也包含統籌全局的視野,常見于對官員、管理者或高效執行者的評價。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可參考《三國志》《明史》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局(gān jú)是指一個計劃、計謀或機構中的各種活動和行動。該詞源于中國漢字,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幹”(gàn),右邊的部首是“局”(jú)。其中,“幹”意味着行動、做事,而“局”表示團體、組織或機構。因此,“幹局”可以理解為在一個組織或計劃中積極參與的行動。 按照筆畫來拆分,“幹”字由“幹”和“十”兩筆組成,而“局”字則由“屍”和“勾”兩筆組成。 “幹局”一詞其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相對簡化,而“幹局”的寫法也略有不同。在古代寫法中,“幹”字原本由“幹”和“十”兩個部分組成,而在“局”字的古代寫法中,可以看到“屍”和“矢”兩個部分。 以下是一些關于“幹局”詞的例句: 1. 他參與了這場幹局,希望能夠改變現狀。 2. 這個計劃需要一些精明的人來組織幹局。 3. 在政治領域中,常常會發生各種幹局。 以下是一些與“幹局”相關的詞語: 組詞:計謀、計劃、行動、執行、參與、事務 近義詞:策略、陰謀、活動、合謀、布局 反義詞:坦誠、公開、透明、無為、被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