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應時的風。《書·洪範》:“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 晉 陸機 《遨遊出西域》詩:“逝物隨節改,時風肅且熠。”
(2).比喻良好的教化。《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笃》:“今國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時風顯宣。”
(3).當時或當代的社會風氣。 唐 韋應物 《答故人見谕》詩:“時風重書劄,物情敦貨遺。” 唐 元稹 《送林複夢赴韋令辟》詩:“野性便荒飲,時風忌酒徒。” 清 黃宗羲 《壽張奠夫八十序》:“或謂五年之中,時風衆勢,不聞有所鼓動,其故何也?”
“時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指符合季節或特定時間的氣候特征的風。例如《尚書·洪範》中提到的“時風若”,即強調風與時節相協調的自然現象。
古代文獻中常以“時風”代指社會教化或道德風尚的普及。如《後漢書》中“時風顯宣”即形容國家推行仁德政策,教化深入人心。
泛指某一時期的社會風尚或主流思潮。唐代韋應物詩句“時風重書劄”便反映了當時重視書信往來的文化風氣。現代語境中,該詞更強調時代發展中的進步或落後趨勢,如“順應時風”指跟隨積極的社會潮流。
補充說明:
《時風》是一個成語,意為按照時代的潮流和趨勢行事,隨時變化和適應。這個詞也反映了人們對于時代變化和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時風》的字符可以拆分為“日”、“宀”、“風”,其中“宀”是偏旁,“日”和“風”分别是部首。此詞的筆畫總數是10畫。
《時風》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最初出現在《詩經》中。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時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時風」是按照篆書的風格書寫的。篆書是古代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具有古樸、簡練的特點,也是後來楷書和行書的基礎。
1. 領導者應該緊跟時風,及時調整戰略。
2. 他的成功得益于他善于抓住時風,把握市場變化。
3. 在競争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要學會順應時風,不斷創新。
其他與《時風》相關的組詞有:時代、風潮、時勢、風雲、時機、時态、時興等。
與《時風》意思相近的詞有:潮流、趨勢、時尚。
《時風》的反義詞是:守舊、頑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