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河泥的意思、河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河泥的解釋

江河、湖泊或池塘中的淤泥。 茅盾 《水藻行》三:“帶河泥兼冰屑的蕰草漸漸在船肚裡高起來了。”《紅旗歌謠·田裡的河泥》:“泥弓入土三尺深,鋸起河泥百斤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河泥是漢語中一個複合名詞,指河流底部沉積的淤泥狀物質,由水流攜帶的泥沙、有機質及礦物質長期沉澱形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其核心含義為“河床中淤積的泥沙混合物”。

從成分分析,河泥主要包含黏土、細沙、腐殖質及微生物,其中有機質含量可達3%-8%(《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年數據)。其形成過程涉及水文動力學原理,表現為水流速度降低時懸浮物沉降的物理過程,符合斯托克斯定律公式: $$ v = frac{2}{9} frac{(rho_p - rho_f)}{mu} g r $$ 式中$v$為沉降速度,$rho_p$為顆粒密度,$mu$為流體黏度。

在應用層面,明代《天工開物》已記載河泥用作農田基肥的實踐。現代研究表明,每公頃施用30噸河泥可使水稻增産12%-15%(《土壤學報》2018年研究報告)。此外,河泥在生态修複領域具有固碳作用,其碳封存能力達每平方米0.5-1.2千克/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濕地保護指南)。

網絡擴展解釋

河泥是江河、湖泊或池塘底部長期沉積形成的淤泥,主要由水生動植物代謝殘留物、土壤沖刷物及人類活動産生的有機物質混合而成。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成分與特性
河泥富含有機質(如氮、磷等營養元素),同時含有微生物和礦物質。其養分含量受周邊環境影響,例如養魚或鴨的池塘沉積物通常更肥沃,使用時需混合土壤或煤渣稀釋濃度。

2. 形成過程
河泥的形成是自然與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

3. 應用領域

4. 文化意義
江南地區曾通過“河泥塘”儲存淤泥,反映了傳統農耕社會對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安藍犇遯蹦蹦兒戲比裡産育赤明春務楚學道德關系第賞發昏法臘繁穰楓鬼贛婁公局共識含垢納汙涵義河浜滑雪闆嘉寵疆垣儉歲簡脫檢着郊廟歌矯情鎮物旌戟酒菜客運勞疚麗響龍景馬黃蠻禽媒錢朦混免征名駒年高德卲坡仙钤決青盤清微淡遠訖繄肉店喪天害理散滅上番神色張皇詩毫時制素館橦車屠岸僞鳳慰谕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