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what]
(2) 表示詢問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質
你從那裡得到了什麼消息
(3) 表示詢問某物或某事的情況
告訴我你在找什麼
(4) 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聞到一種什麼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麼,你竟挂念他
(6) 表示責難
你笑什麼?
(7) 表示詢問在它前面的詞或一系列的詞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這是爬行動物、兩栖動物,還是别的什麼東西
(8) 表示驚訝或激動
什麼,不吃早餐啦!
(9) [whatever]∶一切事物
無論大地——生育一切的母親——出産什麼
(10) [nothing]∶用在“也”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内無例外
他什麼也不怕
(11) [anything]∶用在“都”前,表示所說的範圍之内無例外
隻要認真學,什麼都能學會
亦作“ 什末 ”。同“甚麼”。 1.疑問代詞。表示疑問。《壇經·機緣品》:“師曰:‘汝曾作什麼來?’”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 奇章公 始來自 江 黃 間,置書囊於國東門,攜所業先詣二公…… 韓 始見題,而掩卷問之曰:‘且以拍闆為什麼?’”《景德傳燈錄·法達禅師》:“祖又曰:‘汝名什麼?’對曰:‘名 法達 。’” 魯迅 《呐喊·藥》:“好香!你們吃什麼點心呀?” 李廣田 《<散文三十篇>序》:“若問這些文章到底有什末意義,勉強說,也不過是多少地反映了那個舊社會的某些方面。”
(2).疑問代詞。表示無須,不必。 唐 呂岩 《勸世》詩:“衣食隨緣,自然快樂;算是甚命,問什麼蔔?!”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四折:“若是 漢 天子早把書明降, 韓元帥 免受人誣罔……我 蒯徹 也粧什麼風魔,使什麼伎倆!”如:你說呀,裝什麼啞巴!3.疑問代詞。虛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張天翼 《春風》:“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聞到了一種什麼花香,還夾着一種腥味兒。” 茅盾 《子夜》三:“這‘缺少了什麼似的’感覺,即使是時隱時現,可是總常在她心頭。”《朱自清文集·自序》:“用‘你我’做書名,沒有什末了不得的理由;至多隻是因為這是近年來所寫較長的一篇罷了。” 郭小川 《在大沙漠中間》詩:“尊敬的讀者啊,我必須在這裡寫點什麼。”
(4).疑問代詞。任指。表示無例外。 張天翼 《兒女們》二:“還有許多不安分的家夥入了他們的夥,他們到處放火,把什麼都搶得精光。” 老舍 《駱駝祥子》十二:“什麼也不行,什麼也不會,自己隻是個傻大黑粗的廢物!”
(5).疑問代詞。任指。用于前後照應,表示前者決定後者。如:什麼地方種什麼莊稼,要根據自然條件而定。
(6).疑問代詞。用于列舉,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 老舍 《龍須溝》第二幕:“小偷兒什麼的,差不離快斷了根!” 孫犁 《白洋澱紀事·女保管》:“她原是一個女短工,專給地主家拆洗衣服,侍候坐月子什麼的。”
(7).疑問代詞。用于否定。表示不同意、不以為然。 魯迅 《呐喊·孔乙己》:“ 孔乙己 睜大眼睛說:‘你怎麼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 何 家的書,吊着打。’”如:什麼不知道,昨天我還提醒你來着。
(8).疑問代詞。表示憤慨、不滿或驚訝。 魯迅 《野草·狗的駁诘》:“‘什麼!?’我氣憤了,覺得這是一個極端的侮辱。”如:擠什麼!按次序來。如:什麼!都九點了,咱們得馬上動身了。
“什麼”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疑問代詞,其含義和用法具有多樣性,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基本釋義
疑問代詞
表示對事物、情況或原因的詢問,如“這是什麼?”(參考《新華字典》)。在反問句中可加強語氣,如“什麼年代了還信這個?”(參考《現代漢語詞典》)。
虛指用法
指代不确定或不必明說的事物,如“他好像想說什麼”(參考《漢語大詞典》)。
二、特殊功能
任指表達
與“都”“也”連用表示全部範圍,如“什麼困難都不怕”(參考《現代漢語詞典》)。
列舉未盡
用于并列項後表示類似事物,如“筆、本子什麼的都帶了”(參考《現代漢語虛詞詞典》)。
三、語義延伸 在口語中可表驚訝或不滿,如“什麼!你竟然沒去?”(參考《新華字典》)。該詞源于中古漢語“何物”的音變,語音融合形成“什(shí)末”,後演變為“什麼”(參考《漢語詞源詞典》)。
“什麼”是漢語中一個常見的疑問代詞,用法靈活且語境豐富,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詢問事物或情況
表示不确定或泛指
反問或否定
列舉與省略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語境分析(如方言用法或古漢語中的差異),可以提供例句進一步探讨。
庵舍保護鳥不良倡佯撐得住村塍代數學基本定理丹林禱雨吊喪叮當鍛焊二荒地翻書負甲供呈灌米湯郭碑故歲還會函工橫門簧口環拿火場見贻腳頭妻猳豕階途饑羸舊帙掘墓人谲委開犁麗柔硫酸亞鐵龍蟠虎伏亂了套明镫農稷挪用盤瓠偏斜穹官奇水屈躄阮宅沈斷世父時局守冢守株摅發素旆桃夭之化騰節體問卧車烏笙枲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