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吊喪的意思、吊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吊喪的解釋

[visit the bereaved to offer one's condolences;pay a condolence call] 到喪家吊唁

詳細解釋

亦作“吊喪”。至喪家祭奠死者。《左傳·文公八年》:“ 穆伯 如 周 弔喪,不至。以弊奔 莒 ,從 己氏 焉。”《後漢書·文苑傳下·祢衡》:“ 文若 可借面弔喪, 稚長 可使監廚請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仲副憲》:“又劾大學士 趙國麟 、侍郎 許希禮 等往工部胥役 俞 姓家弔喪,有失大臣之體。諸人為之降黜有差。” 茅盾 《子夜》三:“吊喪的賓客也已經散去了許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吊喪”是漢語中與喪葬禮儀相關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吊喪”指到喪家祭奠死者,拼音為diào sāng。該詞由“吊”(祭奠、慰問)和“喪”(喪事)組成,強調親臨喪家表達哀悼的行為。

二、曆史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文公八年》:“穆伯如周弔喪,不至。”後《後漢書》《金瓶梅》等古籍均有記載,表明其作為傳統禮儀的延續性。

三、傳統習俗

  1. 行為規範:親友需攜帶衣被等物品,附寫“某某緻”字樣的紙條,家屬需哭喪并跪拜答謝。
  2. 社會意義:既是對逝者的追思,也是對生者的撫慰,體現古代“禮”文化的實踐。

四、與“吊唁”的辨析

五、現代應用

現今仍用于描述參加葬禮或慰問喪家的行為,常見于文學與口語中(如茅盾《子夜》中的描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禮儀細節,可參考《禮記》《左傳》等文獻,或查看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吊喪(diào sāng)一詞是指為死者舉行的悼念活動。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第一個部首是"口",表示嘴巴;第二個部首是"人",表示人物。根據筆畫來拆分,"吊"字有6畫,其中包括丨一畫、丿一畫、一一畫、丶一畫、丨一畫、一一畫;"喪"字有5畫,其中包括一一畫、一一畫、一一畫、丶一畫、一一畫。 "吊喪"一詞來源于古代的喪葬禮儀。在古代的中國,吊喪是指為死者送葬并進行悼念的儀式。在這個過程中,親友們會表達自己的哀思和懷念之情。 "吊喪"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中文相同,也是用"吊喪"這兩個字。不同的是,繁體中文更強調字形的繁複和結構的複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是"吊喪"這個詞的本義并無不同。吊喪的寫法在古代會有一些變體,但是整體意思是相同的。 "吊喪"的例句可以是:今天我們去吊喪,表達對逝者的哀悼和懷念之情。 與"吊喪"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吊唁(diào yàn)、吊問(diào wèn)等。 與"吊喪"有類似意思的詞語有:祭奠(jì diǎn)、哀悼(āi dào)等。 與"吊喪"相反的意思是:慶祝(qìng zhù)、歡慶(huān qìng)等。 希望這些簡短的回答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