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鷹、馬等雄健英武。 唐 杜甫 《畫鹘行》:“寫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 宋 範鎮 《東齋紀事》卷四:“其家多養鷹鶻,觀其神俊以模寫之,故得其妙。” 清 黃景仁 《題馬氏齋頭秋鷹圖》詩:“知君氣類極神俊,嗟彼雉兔何聊生。”
(2).亦作“ 神儁 ”。形容人才智卓越超群。《晉書·藝術傳·鸠羅摩什》:“ 西域 諸國鹹伏 羅什 神儁,每至講説,諸王皆長跪坐側,令 羅什 踐而登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右軍 ﹞歎 林公 ‘器朗神儁’。”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序:“生而神俊,必為美器。”
(3).形容文章、書法筆力雄健。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十四:“然 張颠 自言,見公主擔夫争道而得筆法,觀 公孫大娘 舞劍器而得神俊。” 明 陶宗儀 《辍耕錄·文章宗旨》:“ 宋 文章家尤多, 老歐 之雅粹, 老蘇 之蒼勁, 長蘇 之神俊,而古作甚不多見。”
“神俊”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可分為以下三類:
由“神”(超凡能力)和“俊”(才華出衆)組成,核心含義指才智或形态上的卓越表現。
形容動物雄健英武
多用于鷹、馬等動物,強調其威武姿态。
▶ 例:杜甫《畫鹘行》中“寫此神俊姿,充君眼中物”,宋代範鎮也記載畫家通過觀察“神俊”的鷹鹘來作畫。
形容人才智超群
形容藝術作品的力度
用于評價文章、書法等,突出筆力雄健或風格剛勁。如宋代葛立方提到張旭觀舞劍器後書法得“神俊”,明代陶宗儀評蘇轼文章具“神俊”之風。
屬褒義形容詞,近義詞可參考“英武”“超逸”,反義詞如“平庸”等。建議通過古文典籍(如《世說新語》《晉書》)進一步體會其語境應用。
神俊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非常聰明、才華出衆、機智靈活的意思。這個詞常常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智慧和才能。
神俊的拆分部首是礻(示)和人,可以表示這個詞與神靈和人的關系有關。根據部首的不同位置,可以将“神”的部首拆分為“示”和“礻”。筆畫數目則根據書寫的字形而定,全拼音“神俊”的筆畫數目是10畫。
神俊這個詞源自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周禮·考工記》中。在古代,這個詞是用來評價君主或其他有才華的人的,以凸顯其非凡的才能和智慧。
神俊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神儁」,表示詞義相同,隻是書寫方式有所不同。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字形不同于現代方塊字。神俊的古漢字寫法為「 神選」,其中“神”的部首為“手”,表示與人的活動和行為有關,“選”的字形則由“辶”以及“傑”組成,強調出這個人的非凡才能和決斷力。
他在數學競賽中展現出的神俊智慧讓全班同學都驚歎不已。
1. 神奇:形容非常不可思議和令人驚奇的事物或人物。
2. 神速:形容非常迅速和敏捷,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
3. 俊秀:形容一個人的外貌或氣質非常優美和出衆。
聰明、智慧、才華出衆、機智
愚笨、遲鈍、無能、笨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