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國畫中對梅、竹、蘭、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 明 萬曆 間 黃鳳池 輯《梅竹蘭菊四譜》, 陳繼儒 稱為“四君”,後又稱“四君子”。
(2).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種中藥的合稱。《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老先生此症,當用四君子,加入二陳,飯前溫服。”
“四君子”一詞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指梅、蘭、竹、菊四種植物,源于明代黃鳳池輯錄的《梅竹蘭菊四譜》。它們被賦予高尚品格的象征意義:
這一題材常見于傳統繪畫、詩詞,借物喻志,表達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指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藥材組成的經典方劑(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主要用于:
兩種含義均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以物喻人”的思維模式,前者側重精神象征,後者注重實際效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或中醫典籍。
《四君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四種品德高尚的人,具有高雅、正直、勇敢和仁慈的品質。
《四君子》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和“土”,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四君子》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下》一文中,是孟子對于儒家思想中四種品德的稱呼。
《四君子》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四君子」。
在古代,「君」字的寫法為「㜣」,而「子」字的寫法為「孨」,因此「四君子」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㜣孨㜣孨」。
他的高尚品德使他成為四君子之一。
四方君子、四君子品
四賢人、四高士
四小人、四惡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