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木的意思、生木的詳細解釋
生木的解釋
活的樹木。《墨子·耕柱》:“譬若匠人然,知槁木也,而不知生木。”
詞語分解
- 生的解釋 生 ē 一切可以發育的物體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了最初的體積和重量,并能發展長大:誕生。滋生。生長。 造出:生産。 活的,有活力的:生存。生命。生物。生機。出生入死。舍生取義。 有生命的東西的簡稱:衆生。喪
- 木的解釋 木 ù 樹類植物的通稱:樹木。喬木。灌木。木石(樹木和石頭,喻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東西)。緣木求魚。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棺木。 質樸:木讷(樸實遲鈍)。 呆笨:木雞。
專業解析
“生木”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源于其字面組合與古代文獻用例:
-
字面本義:未經幹燥或加工的新鮮木材
- 解釋: “生”在此處意為“未熟的”、“未加工的”、“鮮活的”;“木”即樹木、木材。因此,“生木”最直接的含義是指剛砍伐下來、尚未經過幹燥、脫水或其他加工處理的新鮮木材。
- 特性: 這種木材通常含有較高的水分,質地相對柔軟,容易變形、開裂或腐朽,不適合直接用于需要穩定性的建築或精細木工。
- 文獻佐證: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有所體現。例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記載的寓言故事:“虞慶為屋,謂匠人曰:‘屋太尊。’匠人對曰:‘此新屋也,塗濡而椽生。’… 虞慶曰:‘不然。夫濡塗重而生椽撓,以撓椽任重塗,此宜卑。’” 這裡的“生椽”即指用生木(未幹的木材)做的椽子,因其易彎曲(撓)而無法承受濕泥的重壓,導緻房屋容易垮塌。這生動說明了使用“生木”的弊端。
-
引申義/特定語境義:具有生命力的樹木或木材(較少用)
- 解釋: 在更寬泛或文學化的語境中,“生”可以強調“有生命的”、“活的”含義。因此,“生木”有時可指代活着的樹木,或者雖被砍伐但仍被認為保留一定“生機”的木材(如用于特定儀式或藥材時)。
- 應用: 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領域(如某些民俗、中醫藥理論中可能提及)。例如,在描述山林景象時可能用“生木”泛指活的樹木(但更常用“樹木”、“林木”);在極少數涉及巫術或傳統工藝的記載中,可能強調使用“生木”(鮮木)的特殊性。
- 辨析: 此義項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使用頻率遠低于第一個義項。
“生木”的核心含義是指未經幹燥處理的新鮮木材,強調其未經加工、含有水分、物理性質不穩定的特點。這一含義在古代文獻(如《韓非子》)中有明确記載和例證。其引申指“活樹”的用法較為少見且語境特定。
參考來源依據(基于權威辭書與文獻):
- 釋義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對“生”字相關義項(如“未煮過或未煮熟的”、“未加工煉制的”、“活的、有生命的”)和“木”字義項的綜合诠釋,并結合經典文獻用例(如《韓非子》)。
- 關于“生木”易導緻建築問題的描述,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的經典寓言,該文獻是研究先秦思想與語言的重要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
“生木”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活的樹木”,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生木”指具有生命力的活體樹木,與“槁木”(枯木)形成對比。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高度一緻。
2.出處與例證
最早見于《墨子·耕柱》:“譬若匠人然,知槁木也,而不知生木。” 此句以工匠熟悉枯木卻不了解活木的特性,比喻認知的局限性。
3.詞語結構
- “生”:表示生長、生命、存活之意,如“生存”“生機”等。
- “木”:本義為樹木,引申為植物或木質材料。兩字組合後強調“有生命的樹木”這一具體對象。
4.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比喻語境中,如描述自然景觀或借喻事物狀态(如“生木”象征蓬勃的生命力)。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墨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鎮拔寨背街蟦蛴財費柴望持斧翁穿敗傳道大舅大事不糊塗大小杜丢心多年二號人物反映風槎封秘鳳儀福助耕田官第憨澀漢語大字典鴻筝畫材諓諓間奏交引庫校注畸功鯨波鱷浪迳啟者戀酒迷花林林央央琳篆六族李膺杯馬糊買賣婚姻魅人牧田甯生哦唷批擣锵湧青牛榮燕聲骨升統盛指蜃衛實拍十三間樓手不乾淨俟汾畏獸為他人作嫁衣裳溫醇掀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