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preach;deliver a sermon]∶向聽衆講授解釋道義、道行
(2) [propagate doctrines of the ancient saga]∶古時指傳授聖賢之道,後也指傳教
(1).轉述;傳說。《楚辭·天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作銅雀臺” 裴松之 注引《魏武故事》載 三國 魏 曹操 《十二月己亥令》:“顧我萬年之後,汝曹皆當出嫁,欲令傳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十三:“傳道 東柯谷 ,淡藏數十家。” 元 傅若金 《書南甯驿》詩:“也知文德能柔遠,傳道新恩欲罷征。”
(2).指傳說之事。《周禮·夏官·訓方式》:“誦四方之傳道。” 鄭玄 注:“傳,世世所傳説往古之事也。”
(3).儒家謂傳授聖賢之道。 唐 韓愈 《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清 戴名世 《樊川書院碑記》:“大賢所臨,流澤甚溥,傳道解惑,邦人鼓舞。”
(4).指宗教家宣傳教旨。 鄭振铎 《大佛寺》:“他嗤笑那些專誠的朝山者,傳道者,燒香者,忏悔者。”
“傳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轉述、傳說
指口頭或文字傳遞信息,如《楚辭·天問》中的“遂古之初,誰傳道之”,意為遠古之事由誰轉述而來。
儒家語境:傳授聖賢之道
韓愈《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強調儒家思想的傳承,即教授仁義禮智等核心思想。
宗教語境:傳播教義
在基督教中,“傳道”指宣講教旨,如傳道師(Catechist)負責向信徒講解聖經和教義。
如需更深入的古籍引用或宗教背景,可查看相關來源。
《傳道》一詞的含義是進行宣傳和傳遞教育、道德、思想等方面的工作,使人們得到啟發和教誨。這個詞常用于描述宗教、哲學、教育等領域的活動。
《傳道》的拆分部首是“傳”字的左邊的那個“辶”部,筆畫數為16畫。
《傳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聖經》中的《傳道書》,這是《舊約》中的一卷,講述了作者所進行的一系列探讨和思考,以及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思索。
《傳道》的繁體字為「傳道」。
在古時候,「傳道」字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傳導」。 「傳」字的左邊是「亻」,表示人,右邊是「舌」,表示傳遞口述的意義;「導」字的左邊是「⻌」,表示走,右邊是「首」,表示引導的意義。
1. 他花了大量時間在農村傳道,幫助農民提高種植技術。
2. 這位教授緻力于傳道教育,培養了一批受人尊敬的學者。
3. 他的演講從文化、哲學和曆史等多個方面傳道,給聽衆帶來了深刻的思考。
1. 傳播(chuán bō):指傳遞信息、宣傳觀點等。
2. 傳承(chuán chéng):表示将某種傳統、文化等傳遞給後代。
3. 傳授(chuán shòu):指将知識、技能等傳遞給他人。
4. 傳媒(chuán méi):指傳輸新聞和信息的媒體工具。
宣講、布道、啟蒙、教導、指引
屏蔽、掩蓋、隱匿、誤導、迷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