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極;頹唐。《紅樓夢》第七六回:“因又嘆道:‘詩固新奇,隻是太頽喪了些!’” 楊朔 《火并》:“他的臉色慘白,神氣十分頹喪,已經失去漂亮的光彩。” 碧野 《沒有花的春天》第六章:“從他的頹喪的樣子看起來,他一定受過很大的磨折才逃跑回家來的。”
“頽喪”是“頹喪”的異體字寫法,現代漢語規範寫法為“頹喪”,指情緒低落、精神不振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含義
該詞形容人因受挫或失去信心而表現出的萎靡、消沉狀态,常伴隨意志力減弱或行動力下降,如提到“萎靡頹喪”。
近義詞擴展
與“頹唐”“消極”“垂頭喪氣”等詞義相近,均指向負面情緒狀态。例如,列舉了“垂首喪氣”“灰心喪氣”等關聯表達。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個人因失敗、壓力或打擊後表現出的心理狀态,如學業受挫、工作不順時的低落情緒。
異體字說明
“頽”是“頹”的舊字形異體字,現代通用“頹”字。類似的異體寫法還有“穨”(如中提到的“穨喪”),但均屬非規範用字。
建議在正式寫作中使用規範詞形“頹喪”,若需查看更多成語或詞語搭配,可參考詞典來源。
頽喪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情緒低落、失望或沮喪。當一個人遭遇挫折、困境或失去希望時,常常會感到頽喪。
頽喪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垂(從上到下),它總共有9畫。
頽喪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刑法解》一書中。在古代文獻中,它也可以指一個人的生氣消沉或懶散的狀态。
頽喪的繁體字是頹喪。
在古代,頽喪的寫法有時會略有不同。其中一種古代寫法是娗喪,用了一個女性的部首“女”來表示柔弱或悲傷。
1. 他在失去工作後感到非常頽喪。
2. 她的失戀使她陷入了深深的頽喪。
1. 頽喪地:以失望、低落的情緒表現出來。
2. 頽喪感:失去希望或失望的感覺。
3. 頽喪情緒:情緒低落、悲傷或失落的狀态。
1. 沮喪:情緒低落、失望或灰心。
2. 悲傷:感到悲痛、難過或憂傷。
3. 絕望:失去希望或完全沒有希望的狀态。
1. 振奮:激勵、鼓舞或振作起來。
2. 快樂:感到愉快、高興或滿足。
3. 希望:對未來有信心、期盼或期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