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勑牒的意思、勑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勑牒的解釋

載有皇帝命令的文書。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昨日裡胥方到門,手持勑牒榜鄉村。” 宋 曾鞏 《明州謝到任表》:“臣于去年十二月,于 江寧府 準 福州 公文送到勑牒一道,就差臣權知 明州 。” 宋 洪邁 《夷堅甲志·邵南神術》:“ 郭 怒,取勑牒示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勑牒”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官方文書,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勑牒(拼音:chì dié)指載有皇帝命令的文書,主要用于傳達君主诏令或行政指令。其中:

二、曆史用例

  1. 唐代:白居易《杜陵叟》詩中提到“手持勑牒榜鄉村”,反映裡胥(基層官吏)持皇帝文書到鄉村公示的場景。
  2. 宋代:曾鞏在《明州謝到任表》中提及通過“勑牒”被任命為明州知州,說明其作為官職任免憑證的功能。

三、結構與用法

四、相關延伸

“勑牒”與“敕牒”通用,後者更常見于現代文獻。類似文書還包括“聖旨”“诏書”等,但“勑牒”更側重具體行政指令的傳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書制度,可查閱《唐六典》《宋史》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勑牒

勑牒(chì dié)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力和片,共有11畫。

來源

勑牒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文書上所用的一種公文格式。在古代官府辦理重要公務時,常會發給官員一種稱為“勑牒”的文書,用以傳達命令或指示。

繁體

勑牒在繁體字中寫作「勑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我無法直接為你提供古代漢字的寫法,因為我隻有現代漢字的信息。

例句

1. 收到勑牒後,他立即執行命令。

2. 立下軍令狀的勑牒,将永久珍藏。

組詞

勑使、拜勑、勑書、告勑、勑發

近義詞

命令、指示、通知

反義詞

請求、懇求、托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