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不由己的意思、身不由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不由己的解釋

[in spite of oneself;involuntarily] 指人失去自主的能力,全由他人支配,或受周圍環境的控制

詳細解釋

身體不能由自己做主。指行動不能由自己支配。《三國演義》第七四回:“ 禁 拜伏於地,乞哀請命。 關公 曰:‘汝怎敢抗吾?’ 禁 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紅樓夢》第十二回:“ 賈瑞 此時身不由己,隻得蹲在那臺階下。” 魯迅 《彷徨·傷逝》:“在慌張中,身不由己地竟用了在電影上見過的方法了。”亦作“ 身不由主 ”。《紅樓夢》第五二回:“﹝ 晴雯 ﹞‘噯喲’了一聲,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葉聖陶 《一個練習生》:“沖在人群的波浪裡,我身不由主,隻能應合着大衆的步調朝西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身不由己”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動或決定受到外界環境、客觀條件或他人意志的強烈影響,導緻自身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結構分析


3.使用場景


4.近義詞與反義詞


5.語法功能


文化背景

該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體與集體”“自由與責任”矛盾的思考,常見于古典文學(如《紅樓夢》中人物命運的描寫)和現代影視作品,用以增強情感共鳴。

網絡擴展解釋二

身不由己

意思:“身不由己”是一個成語,形容受到外在力量或環境的控制,沒有自主權或自由決定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身不由己”這個詞是由“身”、“不”、“由”、“己”四個字組成。其中,“身”是由“身”部和“㇏”構成,表示人的身體;“不”由“一”和“不”構成,表示否定;“由”由“辶”和“田”構成,表示行為的起源;“己”由“己”部和“㇐”構成,表示自我。整個詞共有十一畫。

來源:“身不由己”是源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孔子世家》中的一句話:“孔子常使弟子為介,可以稱《論語》矣。”原意是指人們對于孔子的學說表示無法控制,不能隨意解釋和扭曲。

繁體:繁體字中,“身不由己”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古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是“身不由己”這個成語的字形和結構并沒有很大變化。

例句:

  1. 在這個體制下,我們的命運完全是“身不由己”的。
  2. 在社會的壓力下,很多人感到自己的生活“身不由己”。

相關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