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鑼罷鼓的意思、收鑼罷鼓的詳細解釋
收鑼罷鼓的解釋
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束,結尾。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骨肉團聚,不過歡笑一場,以此收鑼罷鼓,有何趣味。”
詞語分解
- 收的解釋 收 ō 接到,接受:收發。收信。收支。收訖。收益。 藏或放置妥當:這是重要東西,要收好了。 割斷成熟的農作物:收割。收成。麥收。 招回:收兵。收港。 聚,合攏:收容。收理。收集。 結束:收尾。收煞。收
- 鼓的解釋 鼓 ǔ 打擊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頭蒙皮:鼓樂(?)。鼓角(僶 )。大鼓。 形狀、聲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擊或拍打使發出聲音:鼓吹。鼓噪。 發動,使振作起來:鼓勵。鼓動。鼓舞。一鼓作氣。 高
專業解析
"收鑼罷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結束正在進行的事務或活動,字面指停止敲鑼打鼓,常用于比喻某項工作、表演或熱鬧場面的終結。以下是詳細解釋:
-
字面意思與動作拆解:
- 收: 停止、結束、收起。
- 鑼: 一種打擊樂器,聲音響亮,常用于戲曲、慶典等場合制造氣氛或發出信號。
- 罷: 停止、結束。
- 鼓: 一種打擊樂器,常用于戲曲伴奏、慶典儀式或指揮節奏。
- 合起來,字面意思就是收起鑼,停止敲鼓,形象地描繪了演出或熱鬧活動結束的場景。
-
比喻意義:
- 該成語最常用的含義是比喻事情結束或活動停止。它強調一個過程或事件的完結,常帶有“告一段落”、“偃旗息鼓”的意味。
- 例如:“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和演出,這次大型文化節終于收鑼罷鼓了。” 意指文化節活動圓滿結束。
- 它也可以引申為放棄或不再進行某項事業或活動。例如:“眼看競争太激烈,他決定收鑼罷鼓,不再參與這個項目了。”
-
來源與文化背景:
- 該成語源于中國傳統戲曲和民間表演藝術。在戲曲演出中,鑼鼓是重要的伴奏樂器,用于渲染氣氛、配合動作、提示節奏等。演出開始時需要鑼鼓開場(“開鑼”),演出結束時則需要“收鑼罷鼓”以示結束。因此,這個動作本身就象征着活動的起止。這一用法在戲曲文獻和民俗研究中多有體現(參考來源:中國戲曲學院相關研究資料、《中國戲曲志》等)。
-
現代用法:
- 雖然現代生活中直接使用鑼鼓的場景減少,但“收鑼罷鼓”作為成語依然活躍在書面語和口語中,主要用于比喻事情結束或活動停止。它比簡單的“結束”或“停止”更具形象性和文學色彩。
- 例如:“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終于收鑼罷鼓,雙方達成了協議。” “公司的新産品計劃因資金問題不得不收鑼罷鼓。”
-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的釋義,“收鑼罷鼓”指停止敲擊鑼鼓。比喻結束,收場。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電子版或紙質版相關詞條)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雖未直接收錄該詞條,但其釋義原則支持将此類源于傳統藝術的成語理解為比喻活動結束。
“收鑼罷鼓”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漢語成語,源自戲曲表演的結束動作。其核心意思是結束正在進行的事務、活動或事業,既可以指自然圓滿的結束,也可以指被迫中止或放棄。它體現了漢語通過具體動作隱喻抽象概念的獨特表達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收鑼罷鼓”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停止敲擊鑼鼓,字面意為結束表演或活動。比喻事情結束、收尾,或停止某種行為。
二、出處與用法
該成語出自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詞曲·格局》:“骨肉團聚,不過歡笑一場,以此收鑼罷鼓,有何趣味。”
語法上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屬于中性色彩的聯合式成語,多用于書面表達。
三、近義詞
與“偃旗息鼓”意義相近,均表示停止或結束。
四、例句參考
“這場鬧劇最終以雙方收鑼罷鼓告終,未再引發更大沖突。”
該成語通過戲劇表演的收場動作,生動映射現實中的終止場景,適用于描述事件的自然結束或主動中止。
别人正在浏覽...
奔駛愊愊别具心腸唱白臉攙燕儲具楚重瞳泚頰麤官綷疏道德觀念電視專題片丁賦杜陵風月手搤臂齧指發瞽披聾房老封寄傅左貴貂畫藝諱疾忌醫回山倒海進給量積因捐軀赴難軍國主義扣舷狂狂枯樹逢春療憂裂膚林埛祿食盲明滿杖夢铳缪誤柰桃藕色平縣耆齒親家翁全丁人工島軟玉溫香時交使馬適俗收簾絲繩骕骦推結駝色五廟無餘相驗骁捷小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