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坐的意思、上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坐的解釋

亦作“ 上座 ”。1.受尊敬的席位。《史記·孝武本紀》:“及五年脩封,則祠 泰一 、 五帝 於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對之。”《漢書·高帝紀上》:“ 高祖 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 顔師古 注:“上坐,尊處也。” 唐 韓愈 《送窮文》:“主人於是垂頭喪氣,上手稱謝,燒車與船,延之上座。”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蛟 小人得志,愈加忘形,竟踞上坐。”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 祁老人 的必定讓客人坐上座, 祁老人 的一會兒一讓茶, 祁老人 的謙恭與繁瑣,都使 富善先生 滿意。”

(2).佛教語。一寺之長,“三綱”之首。多由朝廷任命年高德劭者擔任。 南朝 梁 王僧孺 《中寺碑》:“ 中寺 者, 晉 太元 五年 會稽王 司馬道子 之所立也…… 天監 十五年,上座 僧慈 等,更揆日締架,赫然霞立。” 宋 贊甯 《大宋僧史略·雜任職員》:“古今立此位,皆取其年德幹局者充之。《高僧傳》多雲被勅為某寺上座是也。 道宜 勅為 西明 寺上座,列寺主、維那之上。” 宋 張耒 《明道雜志》:“士人有 雙漸 者,性滑稽,嘗為縣令,入僧寺中。主僧半酣矣,因前曰:‘長官可同飲三杯否?’ 漸 怒,判雲:‘談何容易,邀下官同飲三杯;禮尚往來,請上坐獨吃八棒。’竟笞遣之。”

亦作“ 上座 ”。坐于上位;入席。《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 韓信 )拜禮畢,上座。”《兒女英雄傳》第十回:“你二位老人家請上坐,好受女兒女婿的禮。” 夏丐尊 葉聖陶 《文心》十九:“ 樂華 成為一個被特别優待的客人,這個同學請他上座,那個同學給他斟茶,使他反而不很自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過節,大家叙一叙。請 袁先生 上坐,上坐,上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坐”是漢語中具有禮儀屬性的傳統概念,指代尊貴或主賓位置的座位安排。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包含兩層核心釋義:

一、名詞用法表示“尊貴的席位”,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項王、項伯東向坐”的方位描述,體現了古代以東方為尊的座次傳統。

二、動詞用法指“請客人就座于尊位”,常見于《禮記·曲禮》記載的宴飲禮儀,如“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反映儒家文化對座次秩序的規範。

現代語境中,“上坐”的使用場景包括:

  1. 宴席場景:主位通常安排給長輩或地位最高者,如《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描述的賈府除夕宴座次;
  2. 會議場合:主席台中央位置多為主持人或重要嘉賓席位;
  3. 交通工具:轎車後排右側座位在商務禮儀中被視為尊位。

該詞彙承載着中華禮儀文化中“尊卑有序”的核心價值觀,在當代社會仍應用于正式社交場合。需注意與“上座”存在書寫差異,《漢語大詞典》指出兩者為異形詞關系,現代規範文本中多采用“上座”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

“上坐”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尊貴的席位
    指在禮儀場合中受尊敬的座位,通常為身份尊貴或年長者所居。例如《史記·孝武本紀》記載:“祠泰一、五帝於明堂上坐”,顔師古注“上坐,尊處也”。

  2. 佛教術語
    指寺院中“三綱”之首的職位,即一寺之長,多由德高望重者擔任。南朝梁王僧孺《中寺碑》提到“上座僧慈”,即此類用法。


二、延伸用法

  1. 動詞:入席或居上位
    如《漢書·高帝紀》描述劉邦“遂坐上坐”,意為占據主位。

  2. 現代引申義
    在戲院、餐館等場所,可指顧客到來(如“上座率高”),但此用法更常見于“上座”一詞。


三、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佛教職銜細節,可參考《史記》《漢書》及佛教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猿裱背鋪波吒超重承業辰階車檐楚樊刺蝥大王頂職恩假發瘋廢鐵風禁鳳庭憤然佛舍利婦姑勃谿戈戟革條光應鬼歗黑潭恒量河套環肥缣布郊畦金路謹溫計日而待酒壇九招兩口獵名靈修柳湖骝馬啰哆緑蔭蔭滂霈譬說巧麗洽聞切變青面獠牙跫音桑蠶絲上方不足,下比有餘舒疾數碼相機碎首談吻颋颋投工頑迷萬事如意協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