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山邑的意思、山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山邑的解释

(1).犹山地,山区。《管子·山国轨》:“ 周 岐山 至於 峥丘 之 西塞丘 者,山邑之田也。布币称贫富而调之。”

(2).山区城邑。 宋 苏轼 《司竹监烧苇园会猎园下》诗:“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元 王恽 《鹈鴂词》:“田间趣起早耕人,秀樾深藏晓无迹,阴阴夏木共山邑。”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鳖逐人》:“大理司直 陈棣 嗜鱉,所居山邑,艰於得,随得则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山邑

核心释义

指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城邑、县镇,兼具地理特征与行政属性。古代多用于描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的边远城镇,现代语境中亦可泛指山区县城。


详细释义与依据

  1. 地理属性

    指被山脉环绕或建于山地的聚落。《汉语大词典》释为“山间的城邑”,强调其自然地貌特征。如《左传·哀公元年》载“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迁郢于鄀,而改纪其政,以定楚国”,其中“鄀”即属山邑(《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

  2. 行政建制

    古代行政区划中,部分县因地处山地称“山邑”。如宋代《元丰九域志》将地形多山的县标注为“望”“紧”“上”等级别,其中“紧”“上”多含山邑属性(《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史为乐主编)。

  3. 文学意象

    诗词中常借“山邑”渲染荒僻、清幽之境。王安石《送李宣叔倅漳州》云“山邑少墟市,时逢种田人”,凸显地广人稀的田园风貌(《王荆公诗注补笺》,李壁注)。


语用场景


古今演变

先秦至汉唐,“邑”泛指城池,故“山邑”侧重地理;宋明以降,随行政区划细化,“山邑”渐与“畿县”“水乡”对举,强化行政-地形双重含义。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多见于文史领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2. 《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3. 《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

网络扩展解释

“山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山地/山区

指以山地为主的区域或地理环境,强调自然地貌特征。例如《管子·山国轨》中提到“山邑之田”,即指山区土地的管理与税收分配。

2.山区城邑

指位于山区的城镇或聚居地,兼具地理与人文属性。如宋代苏轼在诗中描述“闲官走山邑”,元代王恽提到“阴阴夏木共山邑”,均指山间的小城或村落。


补充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及诗词用例,权威来源以(沪江词典)和(查字典)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门闭门却扫鄙夷不渎财会彩幄灿熳尺墨鹑笼楚巫鬟砥砺名节弟息断崖式放青苗凡躯愤咤副辂覆瓶府守管子鬼胡由贺联警慧荆刘拜杀襟制就道考具克令口辞昆刀昆仑奴粮仓翴翴昧履枚邹门垛篾折子縻军愍册米象逆施泥银辟寒钿品俗千金意箝籋倾朝善处生议神胎十返树身驷马仰秣太公钓鱼,愿者上鈎讬虑土造外第万寿无敢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