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鷗鳥不下”是一個源自《列子·黃帝》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字面釋義
鷗鳥(海鷗)因察覺到人類的捕捉意圖,不再飛落到地面與人親近。字面描述動物對潛在危險的警覺。
二、比喻義
比喻人敏銳察覺他人可能加害自己,從而加強防範。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提到“機心内萌,則鷗鳥不下”,暗示心機顯露會引發他人戒備。
三、典故出處
出自戰國《列子·黃帝》:海邊有人每日與鷗鳥嬉戲,其父讓他捉鳥,次日鷗鳥察覺意圖後“舞而不下”,揭示“至言去言,至為無為”的哲理。
四、用法特征
五、延伸思考
該成語不僅體現警覺性,還暗含道家“無為”思想——刻意算計反而破壞自然關系,與“鷗鹭忘機”(形容坦蕩無詐)形成對比。
《鷗鳥不下》是一個成語,意指鷗鳥飛翔在空中,不着陸停歇。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行動不停歇、不歇息的意思。
《鷗鳥不下》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和不(一點水,不是彡),它的總筆畫數為11筆。
《鷗鳥不下》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鶴鳴》中,引申為人或事物始終不停歇、不落地的狀态。
繁體字形為「鷗鳥不下」。
古時漢字寫法中,鷗字的上邊是飛鳥的象形部分,下面則是由魚加鳥組成。鳥字的上面是飛鳥的象形部分,下方是由黑曜石字影射而成,表示鳥兒的狀态。
1. 他工作勤奮,鷗鳥不下,一直奔波于各個會議之間。
2. 她是一個非常活躍的人,娛樂活動上鷗鳥不下,從不閑着。
組成《鷗鳥不下》這個成語的字中,除了鷗、鳥、不、下外,還可以用來組詞的字有:鷗鹭、鳥兒、下落、下降等。
近義詞:鳥兒永飛;接連不斷。
反義詞:飛鳥落;事物安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