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骜亢的意思、骜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骜亢的解釋

高傲不馴和。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其人皆 女直 功臣子,驁亢奢縱不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骜亢(拼音:ào kàng)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骜”與“亢”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或态度。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析其含義:


一、單字釋義

  1. 骜(ào)

    • 本義:指駿馬,引申為桀骜不馴、傲慢。《說文解字》釋:“骜,駿馬也。”段玉裁注:“引申為倨傲字。”
    • 引申義:形容人高傲不屈、輕視他人。如《史記·魯仲連傳》載:“性骜亢,不好世俗。”
  2. 亢(kàng)

    • 本義:指人的脖頸,引申為剛直、高傲。《說文解字》:“亢,人頸也。”徐锴注:“亢,剛強也。”
    • 引申義:形容人剛強不屈、态度強硬。如《漢書·周昌傳》:“昌為人強力,敢直言,自蕭、曹等皆卑下之。”

二、複合詞“骜亢”釋義

綜合義:形容人性情高傲剛直,不屈服于權勢或世俗,常含貶義,指過度自負或不合群的姿态。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類别 詞彙舉例
近義詞 桀骜、倨傲、剛愎、孤高
反義詞 謙和、溫順、恭謹、柔婉

四、文獻書證

  1.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魯仲連者,齊人也。好奇偉俶傥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其言骜亢,未嘗屈撓。”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

  2. 《清史稿·湯斌傳》:

    “斌性骜亢,遇事敢言,雖權貴無所避。”

    (來源:中華書局《清史稿》)


五、語義演變

“骜亢”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已罕用,但其單字“骜”(如“桀骜不馴”)、“亢”(如“不卑不亢”)仍活躍于書面語。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描述士人清高自守、不屈從權貴的品格,亦含批評其過度孤傲之意。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骜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骜亢”讀作ào kàng(部分網頁标注為“áo kàng”,但多數權威來源支持前者),形容人高傲不馴、傲慢自大的狀态。該詞由“骜”和“亢”組成:

二、詳細解析

  1. 詞義特點
    強調性格上的不馴服與過度自負,常用于描述因身份或成就而驕縱的行為。例如,元代劉祁《歸潛志》中記載:“其人皆女直功臣子,骜亢奢縱不法”,指金朝功臣後代因特權而傲慢奢靡。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作品,帶有貶義色彩,如批評某人态度跋扈、難以相處。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桀骜不馴、傲慢無禮
    • 反義詞:謙遜有禮、溫順平和。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屬于相對生僻的詞彙,常見于古籍或成語解析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揚提班禅額爾德尼鸨母包衣陂田不動明王彩章蒼松翠柏沖波傳話筒辭對大尊地大物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發言盈庭芙蓉苑根拿刮垢磨痕寒影豪叫爀爀紅紮交當焦拳晶瑩機葉激抮絶脰飓母科戒兩騎牛練閱料珠烈陽騾夫緬維孽苗甯宇欠款孅趨區甸鵲台溽景三悊山中無好漢,猢狲稱霸王身相手足異處水資源疏糲思前想後素木牀所在皆是坦然讨惡翦暴頑違武樂誤殺現路子弦樂險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