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憲的意思、上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憲的解釋

(1).猶上法。謂準上以為法。 漢 王延壽 《魯殿靈光賦》:“規矩應天,上憲觜陬。” 宋 宋祁 《賀宋鼇長舍人啟》:“竊以紫垣右掖,上憲經星之圖;内史贊書,實賦隨風之命。”

(2).指上司。《儒林外史》第九回:“今将本犯權時寄監收禁,候上憲批示。”《文明小史》第五回:“﹝ 柳知府 ﹞便将這事始末,詳詳細細,通禀上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憲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現已被現代漢語淘汰,主要出現在明清時期的官方文書中。其含義可從字源和語境兩方面解析:

  1. 字義拆解

    • 上:指地位更高者,如上級、朝廷。
    • 憲:本義為法令、法度(《說文解字》:"憲,敏法也"),引申為官府公文或上級指令。

      合稱"上憲"即上級官府或朝廷下發的法令公文,特指由中央機構或高級官員籤發的正式文件。

  2. 曆史語境中的用法

    明清時期常見于官方文書,如地方官員提及"奉上憲之命"即表示遵從上級指令。例如清代《吏部則例》中"上憲"指代巡撫、總督等省級官員籤發的政令。該詞帶有鮮明的等級制度色彩,強調下級對上級政令的服從性。

  3. 現代消亡原因

    因封建官僚體系瓦解,20世紀後該詞逐漸被"上級部門""紅頭文件"等現代行政術語取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及《辭海》均未收錄此詞,僅存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

使用提示:當代語境中需避免使用"上憲",除非涉及曆史文獻解讀或古裝影視創作。研究明清法制史時可參考《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5)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上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1.效法上天的法則(“上法”)

2.指代“上司”或上級官員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詳細出處,可參考《儒林外史》《文明小史》等明清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晻晻綁拖拔親飙流不鹹斥離觸忤道論點鬟獨至繁響奉讬粉荔粉荔枝福田衣感恩圖報乖眼管轄區毫铢環杖回轼嘉謀善政将就柬寄簡樸驕悍擊汰祭胙拒捕康廬巋巍累人利齒伶牙柳牀柳谷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龍筇漫面毛胎毛頭紙密報恁底鞶裂貧短酺會潛潛清關全物榮雕駥骥儒帥升沉生訣瘦長子通奏推割外流湖缊韨曉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