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拒捕的意思、拒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拒捕的解釋

[resist arrest] 抗拒逮捕

詳細解釋

抗拒逮捕。《唐律疏議·捕亡·被毆擊奸盜捕法》:“持仗拒捍,其捕者得格殺之……其拒捕不拒捕,并同上條捕格之法。”《元典章·刑部十六·違任》:“因 林聖護 拒捕,用棍将本人毆傷身死。” 老舍 《茶館》第一幕:“你還想拒捕嗎?我這兒可帶着‘王法’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拒捕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被依法逮捕時,以暴力、威脅或其他方式抗拒逮捕的行為。以下是綜合法律依據、後果及適用場景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法律性質

  1. 基本含義
    拒捕指以暴力、威脅或其他手段逃避或抵抗執法人員的合法逮捕行為。例如,在警察執行逮捕時,嫌疑人通過肢體沖突、持械威脅等方式反抗,即構成拒捕。

  2. 法律依據

    • 妨害公務罪:根據《刑法》第277條,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包括警察)執行職務的,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
    • 轉化型搶劫罪:若在盜竊、詐騙、搶奪過程中拒捕,并當場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脅,将按《刑法》第269條轉化為搶劫罪,面臨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法律後果與處理原則

  1. 一般情形
    單純的拒捕行為通常不會單獨定罪,而是作為原犯罪行為的加重情節處理。例如,盜竊後拒捕可能升級為搶劫罪。

  2. 嚴重情形

    • 執法人員強制措施:若嫌疑人拒捕且危害性較大,警察可依法使用強制手段(如鳴槍警告、開槍制止),甚至當場擊斃。
    • 數罪并罰:若拒捕導緻執法人員受傷或死亡,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與原罪并罰。

三、適用場景示例

四、相關法律條文

如需更完整的法律條款或判例,可參考(搜狗律師)、(搜狗律師)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拒捕

《拒捕》是一個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拒(jù)為左右結構的漢字,由“手”和“又”構成,表示手的動作。“捕”(bǔ)為左右結構的漢字,由“手”和“甫”構成,表示捕捉、抓住的動作。

《拒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時候的警察系統。在古代,警察官員常常會使用暴力手段來執行任務,而《拒捕》一詞則表示對此行為的抵制和反抗。近年來,它在法律和人權領域中的使用變得越來越普遍,指的是拒絕遵從警察或執法人員的逮捕和拘留。

《拒捕》也存在繁體漢字形式,即《拒捕》(拒捕)。繁體漢字常見于港澳台地區的文字出版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拒捕》為例,古代的寫法可能是“拒布”或“拒俘”。這些寫法都保留了“手”的含義,但使用的部首和結構與現代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拒捕》的例句:

  1. 他因為拒捕被判入獄。
  2. 警察遭到拒捕而無法執行任務。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拒捕抗命、拒捕依法。

拒捕的近義詞包括:抵抗逮捕、抗拒逮捕。

拒捕的反義詞為:順從、服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