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讬的意思、奉讬的詳細解釋
奉讬的解釋
亦作“ 奉托 ”。猶拜托。 唐 锺辂 《前定錄·裴谞》:“少間有以奉託,幸一至逆旅。”《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奉託你罷,把我這學生送進栅欄去。” 張天翼 《兒女們》二:“總之--這兩件事就奉托了。” 魯迅 《書信集·緻李小峰》:“下月底想另印一種小說,屆時當再奉托。”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讬的解釋 讬 (託) ō 同“托”④讬⑦。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èng tuō(),意為“拜托”,通常用于正式或客氣的場合,表示請求他人幫助或代為辦理某事。以下是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以恭敬的态度請求他人協助或代辦某事,帶有謙遜、尊重的語氣()。
- 同義詞:奉托(異體寫法)、拜托、委托。
2.引證與用法
- 古代用例:
唐代鐘辂《前定錄·裴谞》中提到:“少間有以奉托,幸一至逆旅。” 意為稍後有事相托,希望對方能到旅舍一叙()。
- 近代用例:
《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奉托你罷,把我這學生送進栅欄去。” 此處通過“奉托”表達委婉的請求()。
3.相關詞彙與成語
- 成語:
- 讬物連類(借物類比表達情感)
- 攀龍讬鳳(依附權貴)
- 烘雲讬月(側面襯托)()。
- 常見搭配:如“奉托之事”“萬望奉托”,多用于書信或正式對話。
4.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書面語或對長輩、上級的請求,例如信件結尾、正式委托等()。
- 現代替代:日常口語中更多使用“拜托”“麻煩”等更通俗的表達。
“奉讬”是古漢語中表敬意的請求用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學或正式文書中仍可見到。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過于生硬。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文獻或近代名家作品(如魯迅書信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托》這個詞的意思及源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