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傾蕩的意思、傾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傾蕩的解釋

分崩離析;淪亡。《三國志·魏志·衛臻傳》“從讨 董卓 ” 裴松之 注引《先賢行狀》:“ 董卓 作亂, 漢 室傾蕩。”《晉書·杜預傳》:“故大軍臨至,使其将帥移易,以成傾蕩之勢。”《隋書·儒林傳·何妥》:“自 永嘉 播越,五都傾蕩,樂聲南度,是以大備 江 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傾蕩”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傾蕩”指分崩離析、淪亡,多用于描述國家、政權或社會結構的崩潰。例如:

二、詞義解析

三、古代用例

  1. 曆史文獻
    《隋書》記載“五都傾蕩”,描述西晉永嘉之亂後北方都城淪陷;
  2. 詩詞引用
    唐代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以“傾蕩”形容狂放不羁的書法風格,清代張祖同則用“江湖傾蕩”表達世事動蕩的感慨。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傾蕩”已不常見,多被“傾覆”“崩潰”等詞替代,但在曆史、文學作品中仍有保留。需注意與“傾家蕩産”(耗盡家財)區分,後者是獨立詞組,非“傾蕩”的延伸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三國志》《晉書》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傾蕩

傾蕩(qīng d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傾”是由人偏旁和勿字頭組成,意為傾斜、傾瀉;“蕩”是由艹字頭和檔字身組成,意為蕩漾、隨波逐流。

拆分部首和筆畫:傾(人偏旁8畫;勿字頭4畫)+蕩(艹字頭4畫;檔字身5畫)

來源:古代中國漢字演變而來,其形态多次變化。最初的表意形與現在相近,後來經過多次變形和演變,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繁體字:傾盪

古時候漢字寫法:侵倣町

例句:

1. 風吹草低見牛羊,江水傾蕩在石峽。

2. 冰雪融化後,清澈的水流傾蕩在山間溪流中。

組詞:

傾瀉、傾斜、傾盆大雨、傾聽、蕩舟、波蕩等。

近義詞:倒、卸、傾斜、擺蕩、浪蕩等

反義詞:穩固、堅持、不動搖、安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