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弭散的意思、弭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弭散的解釋

順服散去。《後漢書·馮绲傳》:“後 鮮卑 寇邊,以 緄 為 遼東 太守,曉喻降集,虜皆弭散。”《後漢書·李固傳》:“時 太山 盜賊屯聚歷年,郡兵常千人,追讨不能制。 固 到,悉罷遣歸農,但選留任戰者百餘人,以恩信招誘之。未滿歲,賊皆弭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弭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拼音為mǐ sàn,意為“順服散去”或“平息、解散”。常用來描述通過勸導、安撫等方式使争端、沖突或聚集的人群逐漸消散。

二、詳細含義與用法

  1. 平息紛争:指通過非武力手段(如勸解、政策調整)化解矛盾,例如政治、社會或家庭中的糾紛。
  2. 曆史文獻用例:如《後漢書·馮绲傳》中記載,鮮卑人侵擾邊境時,馮绲任遼東太守,通過安撫使敵人“弭散”。另一例為《後漢書·李固傳》,李固通過裁減兵力、招降策略,最終使盜賊“弭散”。

三、詞源與典故
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子弭散而無朝”,原指公子弭遠離朝廷紛争,後引申為主動結束争端的行為。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強調以溫和手段解決問題。例如:“通過談判,雙方終于弭散多年的積怨。”

總結
“弭散”既保留了古漢語中“平息”的核心語義,也在現代語境中延續了其化解矛盾的内涵,體現了中華文化中“以和為貴”的思想。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弭散:什麼意思?

“弭散”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描述解除和停止散發、蔓延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弭”字可以分為:弓、廣,共兩個部首。在《康熙字典》中,“弭”字的總筆畫數為9。

拆分“散”字可以分為:攵、木,共兩個部首。在《康熙字典》中,“散”字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弭散”一詞的源自于古漢語,用于描述解除、停止散發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弭散”保持原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以及繁體字的遺存,可以推測出“弭散”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彌散”。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弭散”一詞的例句:

1. 他迅速采取了措施,弭散了矛盾和緊張氣氛。

2. 通過各種方法,我們希望能夠徹底弭散那個謠言的擴散。

3. 春風和暖陽逐漸弭散了嚴寒的寒意。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使用“弭散”字詞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弭解、弭亂、散漫、散步、散場。

近義詞:消散、解除、止息、停止。

反義詞:擴散、蔓延、傳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