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恭謹宣美。《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陳書·高祖紀下》:“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 虞舜 之慎徽五典也,有若八元之忠肅恭懿宣慈惠和。” 明 方孝孺 《贈林士恭序》:“精微廣博,雖 堯帝 之平章百姓, 大舜 之慎徽五典,無以加之。”
慎徽是漢語中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謹慎施行美德”或“審慎處理事務”,多用于典籍或曆史語境。該詞由“慎”“徽”二字構成:
典籍例證中,《尚書·舜典》記載“慎徽五典,五典克從”,描述舜帝審慎推行五種倫理教化,使臣民順從。此處“慎徽”含“以周密态度施行善政”的治理智慧。
引申含義上,該詞可引申為對品德的自我約束(如《古代漢語詞典》釋義“謹慎修德”,或指對重要事務的慎重處理。現代研究中,語言學家認為其體現了古代“德政并重”的政治哲學内涵。
“慎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慎徽”意為恭謹宣美,指以謹慎的态度弘揚美德或遵循規範。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倫理、禮制的敬重與踐行。
《尚書·舜典》
原文:“慎徽五典,五典克從。”
“五典”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理準則,意為舜恭謹地宣揚五常之教,使其被廣泛遵循。
《陳書·高祖紀下》
記載:“慎徽時序之世,變聲改物之辰。”
此處指高祖以慎徽之德治理國家,順應時勢變革。
倫理教化
常用于描述君主或賢者對道德規範的推崇與實踐,如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中,以“慎徽五典”比拟虞舜的德政。
曆史評價
明代方孝孺《贈林士恭序》中,将“慎徽”與堯舜的治世并論,凸顯其作為理想政治品格的象征意義。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領域。如需深入理解,可參考《尚書》《陳書》等古籍原文及注解。
百家姓表裡相依滭潑成積稱谀沖齧牀鋪達天二十四節發光漆飛蝱風簡風檐寸晷負亂祓飾感遇忘身工商銀行谷父蠶母好嬉子涸竭假休旌車敬賀警所警員九方臯舉大事抗喉崃嵦老人螺栓螺紋麻舒舒門牌密命明達彌甥目近褦襶子譜學齊墩果清浄白省取威定霸穰人三數盛典示儆失賺樹巅鼠屎污羹锼镵讨攝烴燍投缳文梭汙黑無名指物證相跟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