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軍校所穿的綿制護身铠甲。白緞面、藍綢裡,中襯絲綿,外布黃銅釘。上衣下裳,左右袖、護肩、護腋、前裆、左裆具全。
“綿甲”是清代軍校所穿的一種護身铠甲,具有獨特的材質和結構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綿甲是以絲綿、紡織品為主要材料制成的防護裝備,主要用于清代軍事防護。其結構包括上衣、下裳、護肩、護腋等部件,覆蓋身體關鍵部位。
在文學語境中,綿甲被引申為“以柔克剛”的象征,比喻柔軟中蘊含堅韌的力量(注:此釋義僅見于個别低權威性來源,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與“棉甲”的區别或具體曆史應用,可查閱漢典、清代軍事史料等專業來源。
《綿甲》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柔軟的甲胄。甲胄是古代戰士使用的一種護身裝備,以保護身體免受敵方武器的刺擊或傷害。而綿甲則表示這種甲胄是由柔軟的織物制成的,因此相對輕便和舒適。
《綿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綿和甲。
綿的部首是絞,它的總筆畫數是6。
甲的部首是瓜,它的總筆畫數是5。
《綿甲》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綿甲是"綿甲"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字形和構造上有較大的差異。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綿甲》這個詞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其基本含義和表達是相同的。
1. 少年将軍身披綿甲,英姿勃發。
2. 女将軍手持綿甲,果敢而出色。
綿甲并不常見于組詞,但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例如:
- 綿甲之力
- 綿甲盔甲
- 綿甲守衛
近義詞:
- 柔甲
- 輕甲
反義詞:
- 重甲
- 硬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