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甲的意思、綿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甲的解釋

清 代軍校所穿的綿制護身铠甲。白緞面、藍綢裡,中襯絲綿,外布黃銅釘。上衣下裳,左右袖、護肩、護腋、前裆、左裆具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甲是明清時期出現的一種特殊防護裝備,由多層絲綿織物制成,表面密集鑲嵌金屬釘以增強防禦力。其核心特點在于以紡織品為主體,而非金屬甲片,兼具輕便性與一定的防護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材質與工藝

    綿甲以厚實的絲綿、棉絮或麻布為内胎,外部包裹堅韌的織物(如綢、布),表面用銅釘或鐵釘按固定間距鉚固,形成密集的凸點陣列。這種結構既能緩沖劈砍沖擊,又可抵禦早期火器的低速彈丸,同時比金屬甲更輕便靈活。

  2. 功能特性

    • 輕便靈活:相較于鎖子甲或闆甲,綿甲重量大幅減輕,便于士兵長途行軍及長時間穿戴。
    • 禦寒保暖:多層織物結構在寒冷氣候下可提供額外保溫效果,適合北方戰場。
    • 防護局限:對強弓硬弩或火繩槍的防禦效果有限,後期逐漸被更先進的盔甲取代。
  3. 曆史背景與演變

    明代《武備志》記載綿甲為“以棉絮表裡,釘泡密布”,清代将其列為制式裝備,廣泛用于八旗軍及綠營。隨着火器威力提升,綿甲在清中後期多與金屬甲片(如暗甲)複合使用,形成“綿鐵複合甲”,直至近代被新式軍服淘汰。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綿甲”是清代軍校所穿的一種護身铠甲,具有獨特的材質和結構特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綿甲是以絲綿、紡織品為主要材料制成的防護裝備,主要用于清代軍事防護。其結構包括上衣、下裳、護肩、護腋等部件,覆蓋身體關鍵部位。

二、材質與工藝

  1. 内外材質:表面為白緞,内襯藍綢,中間填充絲綿,外層綴有黃銅釘。
  2. 輕便性:相比鐵甲更柔軟輕便,行動靈活,且浸濕後可抵禦早期火器攻擊。

三、曆史背景

四、延伸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綿甲被引申為“以柔克剛”的象征,比喻柔軟中蘊含堅韌的力量(注:此釋義僅見于個别低權威性來源,需謹慎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與“棉甲”的區别或具體曆史應用,可查閱漢典、清代軍事史料等專業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婆兵車行避青骢長星重溫舊夢船艙淳曜綷詠都郛惡性循環府丞灰姑娘灰殒将阃踐妖剪直郊關膠噤籍貫矜诩金羊抗足狂癡狂副使鄰域厘然龍武軍隆佑牧監目挑心招剽疾憑淩凄恨情态人仰馬翻柔情媚态喪膽亡魂紹祚深謀遠慮伸請深尤十過時間性史談輸不的書肺水汽順接説得束手縛腳貪聲炭薪天錫同生共死完小尾燈無褐無胫而來憲典逍遙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