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留田的意思、上留田的详细解释
上留田的解释
古地名。后亦为乐府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上留田 ,地名也。其地人有父母死,兄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为其弟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曰《上留田》。” 唐 李白 《上留田行》:“行至 上留田 孤坟何峥嶸!” 前蜀 贯休 《相和歌辞·上留田》:“父不父,兄不兄, 上留田 ,蝥贼生,徒陟冈,泪峥嶸。”
词语分解
- 上的解释 上 à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去
- 留田的解释 屯田。《汉书·赵充国传》:“臣谨条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
专业解析
"上留田"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词汇,主要含义如下:
-
本义与起源:
- 古地名/行政区划名: "上留田"最初指代一个具体的地名。据古籍记载,汉代曾设有"上留田"这一建置,其具体地理位置今已难以确考,可能位于古代中国的西北或北方地区。
- 乐府诗题: 更重要的是,"上留田"作为一首乐府诗的题目而闻名于世。该诗最早见于南朝陈·智匠所编的《乐府诗集》,被归入《相和歌辞·瑟调曲》。其核心内容源于一个特定的社会事件或传说。
-
核心典故与内容:
- 乐府古辞《上留田行》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某地(上留田)有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生活极其困苦,而他的亲哥哥却拒绝抚养他。诗中描绘了孤儿啼饥号寒的悲惨景象(“里中有啼儿,似类亲父子。回车问啼儿,慷慨不可止。”),并借路人之口发出“兄不恤弟”的强烈谴责。这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家庭伦理的缺失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
文学影响与流变:
- 主题象征: "上留田"因此成为后世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典故和象征符号,代表着孤儿孤苦无依、兄弟不睦、世态炎凉的主题。
- 后世拟作: 这个主题引发了后世文人的共鸣。最著名的拟作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上留田行》。李白在诗中不仅复述了古辞的兄弟不睦故事(“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更将其引申,以孤鸟衔草营巢喻兄弟之情,以尺布之谣讽汉文帝与淮南王刘长的兄弟相残,最后借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让国的典故,强烈抨击了现实中兄弟相争的冷酷无情,大大深化了原题的社会批判内涵。
- 泛指悲苦: 在后世诗文中,“上留田”有时也用于泛指民生疾苦或哀伤之事。
“上留田”一词,源于汉代地名,后因乐府古辞《上留田行》而广为人知。该诗以“上留田”为背景,讲述孤儿遭兄遗弃的悲惨故事,使其成为孤儿哀歌、兄弟不睦、世情冷漠的经典文学意象和典故。后世文人,尤其是李白,通过拟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这一主题的社会批判意义。因此,“上留田”在汉语文化中,主要承载着深厚的社会伦理批判和悲悯情怀的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
- 《乐府诗集》 (宋·郭茂倩编):卷三十八《相和歌辞·瑟调曲》收录《上留田行》古辞及后世拟作,是研究该乐府题目的最核心文献。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逯钦立辑校):收录了乐府古辞《上留田行》的文本。
- 李白《李太白全集》:收录李白拟乐府诗《上留田行》,是理解该典故后世流变的关键文本。
- 相关文学史及乐府研究著作:对“上留田”作为乐府诗题的主题、流变及文化意蕴有深入探讨(具体书名需依据可靠学术著作,此处为泛指)。关于其作为汉代地名的具体位置,可参考历史地理学研究文献(如《汉书·地理志》及相关考证),但确切位置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
网络扩展解释
“上留田”是一个源自古代的词组,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解释:
-
基本含义
“上留田”最初指古地名(),具体位置已不可考。据晋代崔豹《古今注·音乐》记载,此地曾发生兄长不抚养孤弟的事件,当地人为此创作悲歌讽喻,故衍生为乐府曲名()。
-
文学引用
唐代诗人李白在《上留田行》中以“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嶸”描绘场景,借地名暗喻兄弟相争的悲剧()。前蜀贯休的诗句“父不父,兄不兄,上留田”则进一步强化了伦理批判色彩。
-
语言演变
现代汉语中,“上留田”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其注音为shàng liú tián,结构为独体字“上”与“田”组合,中间为“留”()。
-
注意点
需注意,部分网络解释提及“比喻谦虚态度”,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撑,可能为后人引申()。建议在学术讨论中优先参考《古今注》等古籍记载。
总结来看,“上留田”的核心意义围绕古地名及由此衍生的乐府曲名展开,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如需具体诗歌分析,可进一步查阅李白、贯休的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遨神白面书生包席贬甘禅伯谗蝇褫魂除草除号挫动风语分母分遣服气共价苟生归究汉族呵卵脬鸿飞冥冥鹄举鲛鲨精麄缉绥酒大工畿限跨屋坤顺轥践林阴马铃薯漫浪叟捻抹齯齿甯武子蟠伏切韵青蓝冰水赇纳欺诬柔性颯拉勝卻石箧失丧数米而炊四胡苏武传叹慨谈天説地谈无桃原天问听览望表万年无疆污真杌子污尊抔饮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