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箋的意思、上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箋的解釋

猶上表。《三國志·吳志·孫奮傳》:“ 奮 怒,不從命,又數越法度。 恪 ( 諸葛恪 )上牋諫。”《梁書·柳恽傳》:“ 惲 上牋陳便宜,請城平之日,先收圖籍及遵 漢祖 寬大愛民之義。 高祖 從之。” 宋 範成大 《吳郡志·牧守》:“ 殷祐 為 吳郡 内史,上牋論 顧榮 功高,贈典不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上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上箋”指向上級或尊長呈遞書面文書,核心含義與“上表”相近,即通過正式文書表達意見或請求。該詞由“上”(呈遞)和“箋”(文書)構成,強調以書面形式傳遞信息的重要性。


二、具體用法與曆史用例

  1. 進谏或建議
    如《三國志》記載,諸葛恪曾“上箋谏”孫奮,勸其遵守法度;《梁書》提到柳恽“上箋陳便宜”,即通過文書提出治國建議。
  2. 彙報與請求
    宋代範成大《吳郡志》中記載,殷祐任吳郡内史時“上牋論顧榮功高”,請求調整封賞。

三、結構與延伸含義


四、發音與書寫


“上箋”是古代書面表達的重要形式,兼具實用性與禮儀性,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三國志》《梁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上箋》的意思

《上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寫在紙張上的文字或記錄。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上箋》由"上"和"箋"兩個部分組成。

"上"是一個獨立的漢字部首,表示向上移動或位置在上方。

"箋"是一個獨立的漢字,由"⺮"和"千"兩個部分組成,具體拆分為7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上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人們常用羊皮紙等材料作為書寫的載體。

在繁體字中,"上"和"箋"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古代漢字的筆畫書寫次序與現代相同,但漢字的形态可能發生變化,例如筆劃的長短、相連處的曲直等。

例句

1. 他用一支毛筆在紙上細細地上箋。

2. 請你在這張上箋紙上寫下你的聯繫方式。

組詞

1. 文筆:指寫作和表達能力,或作品的風格和氣質。

2. 筆迹:指用筆寫下的文字或圖畫。

3. 筆頭:指筆尖或器具的頭部。

近義詞

1. 記錄

2. 記事

反義詞

1. 抹去

2. 擦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