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敦厚貌。《老子》:“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一本作“醇醇”。 唐 張紹 《沖佑觀》詩:“皇風蕩蕩,黔首淳淳。” 宋 範仲淹 《蒙以養正賦》:“不務淳淳而處,每思察察而往,則彼蒙也喪乎其真。”
(2).流行貌。《莊子·則陽》:“禍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 郭象 注:“流行反覆。” 成玄英 疏:“湻湻,流行貌。” 唐 白居易 《酒功贊》:“納諸喉舌之内,淳淳洩洩;醍醐沆瀣,沃諸心胸之中。”
(3).光耀貌。《隋書·天文志中》:“老子,明大,色白,淳淳然。”
以下是“淳淳”的詳細解釋:
讀音:chún chún(第二聲),源自古代漢語,現仍保留其古義。
敦厚貌
形容人或民風質樸厚道。
流行貌
指事物(如禍福、風氣等)流動變化的狀态。
光耀貌
形容明亮閃耀的樣子,多用于古文描述光輝事物。
可通過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詞典(詳見)查看完整古文引用及注解。
《淳淳》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純真、質樸、樸實無華的樣子或态度。它常用來形容人的品性或言行舉止,表達一種善良真誠的内在特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淳淳》這個詞由水部和澱部兩個偏旁組成。水部是為了表示與水相關的意義,澱部則意味着淤塞的水。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淳淳》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中的《大雅‧大明》篇。在這首詩裡,它用來形容一個人處事剛正而淳樸的樣子。隨後,這個詞逐漸被廣泛運用于文人筆記和文言文中。
繁體《淳淳》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區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拼音《淳淳》的"淳"字常常寫作"純",含義和用法相同。而它的"淳"字本身的寫法延續至今,沒有發生太多變化。
例句他的純真的笑容讓人感到心曠神怡。
她的樸實無華的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組詞純真、質樸、樸實、純潔、純淨、淳良、淳樸等。
近義詞樸素、樸實、真實、純真、質樸。
反義詞虛僞、做作、矯揉造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