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蚳醢的意思、蚳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蚳醢的解釋

用蟻卵做的醬。《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蜃,蚳醢。”《禮記·内則》:“腶脩蚳醢。” 宋 梅堯臣 《赤蟻辭送楊叔武廣南招安》詩:“今令智者以智取,即見蚳醢傳太宮。”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六:“《北戶録》雲:‘ 廣 人於山間掘取大蟻卵為醬,名蟻子醬。’按此即《禮》所謂‘蚳醢’也, 三代 以前固以為食矣。然則 漢 人以鼃祭宗廟,何足怪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蚳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用蟻卵制作的醬類食品。這種醬在古代可能用于祭祀或貴族飲食,屬于較為特殊的調味品。

  2. 字形與讀音

    • “蚳”的正确拼音應為chí(而非“zǐ”),本義指蟻卵;
    • “醢”讀作hǎi,意為肉醬或腌制發酵的食品。
  3. 文化背景
    古代文獻中,“蚳醢”可能作為稀有食材被記載,反映了先民對自然資源的利用。但因蟻卵采集困難,此類食物可能僅限特定場合使用。

  4. 注意事項
    需注意部分資料中可能存在拼音标注錯誤(如将“蚳”誤注為zǐ),建議結合權威詞典或文獻進一步查證。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禮》《禮記》等典籍,或查閱專業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蚳醢》的意思

《蚳醢》是一個古漢字詞語,表示螞蟻與蝼蟻。在古代中國文學作品中,常用來比喻小人或下層人群。

拆分部首和筆畫

《蚳醢》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蚫(蟲)和酉(酒)。它的總筆畫數為18畫。

來源和繁體

《蚳醢》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蓼莪》一詩中,意為螞蟻與蝼蟻。繁體字為「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蚳醢」的寫法并不是現代常用的「螞蟻」和「蝼蟻」。而是将螞蟻寫成「螽」,蝼蟻寫成「醢」,總共為24畫。古時文人常用這個詞來比喻卑微的人或下層人群。

例句

1. 漢代文學家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夫蚳醢者,将之嗜也,亦蝼蟻與螞蟻。」意為小人貪婪,就像蝼蟻和螞蟻一樣。

2. 詩人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有一句:「不知落月亦成朝,忽聞蚳醢至聲嬌。」意為我不知道月亮何時升起,忽然聽到蝼蟻和螞蟻發出嬌媚的聲音。

組詞

蚳蟻、醢石、蚳蟻戰

近義詞

蝼蟻、琨玉(比喻高尚的人才)

反義詞

龍蛇(比喻權貴等階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