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歌的意思、山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歌的解釋

[folk song] 短小質樸、節奏自由的民間歌曲,流行于中國南方農村或山區

舟子在那裡一面搖橹,一面唱山歌

詳細解釋

形式短小、曲調質樸、節奏自由的民間歌曲,流行于南方,多在山野勞動時歌唱。 唐 李益 《送人南歸》詩:“無奈孤舟夕,山歌聞竹枝。” 宋 張耒 《上元》詩之三:“江邊燈火似秋螢,哀怨山歌不可聽。” 明 祝允明 《前聞記·沉孝子》:“乃起跳舞而唱山歌,作嬉笑以樂母。” 巴金 《家》四十:“三個舟子在那裡一面搖橹,一面唱山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歌是中國傳統民歌的一種體裁,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核心特征

  1. 基本概念
    山歌是流行于中國南方農村及山區的民間歌曲,形式短小、節奏自由,多在山野勞動時即興演唱,例如搖橹、耕作等場景。其内容廣泛,涉及勞動、情感、風俗等主題。

  2. 藝術特點

    • 節奏與旋律:曲調爽朗質樸,節奏自由且高亢,旋律起伏較大;
    • 結構:多為上下句對仗形式,歌詞多為一兩段,常用對偶句;
    • 情感表達:以直抒胸臆為主,體現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或感慨。

二、地域分布與類型

  1. 主要流行區域
    集中分布于高原、山區、漁村及少數民族地區,如雲貴高原、江南水鄉等。
  2. 擴展類型
    除傳統山歌外,草原牧歌、漁歌、船歌,以及婚俗中的“哭嫁歌”也被歸入廣義山歌範疇。

三、曆史淵源

唐代文獻中已有山歌記載,如李益《送人南歸》提及“山歌聞竹枝”,宋代張耒詩中亦描述其哀怨特質,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千年以上。

四、與其他民歌的對比

與小調相比,山歌節奏更自由、結構更短小,而小調節奏勻整、歌詞多為分節歌。例如,山歌《趕馬調》與江南小調《茉莉花》在旋律和形式上差異顯著。


山歌作為中國民歌的重要分支,既是勞動生活的藝術映射,也是地域文化的鮮活載體,其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山野環境相得益彰。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歌的意思

《山歌》一詞指的是在山地區由當地民間藝人創作和演唱的民歌。它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山歌通常以朗誦和歌唱的方式表達,内容涵蓋了人們的生活、勞動、愛情、社會風俗等各個方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歌》一詞的拆分部首為山(山字旁),拼音為shān。

它的總筆畫數為三,結構屬于偏旁部首-字形結構。

來源和繁體

《山歌》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民間音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人們通過山歌表達内心的情感,傳遞民間智慧和文化傳統。

對應的繁體字為「山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山歌」的字形有一些不同。其中,「山」的上方曾用「工」字旁,「歌」的上方曾用「欠」字旁。

例句

1. 農村的孩子們經常在田間唱山歌,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向往。

2. 這首山歌描述了一位勇敢的獵人在大山中追逐獵物的故事。

組詞

山谷、山坡、山脈、山林、山川、山水、山峰

近義詞

鄉歌、農歌、山野歌謠

反義詞

都市音樂、流行歌曲、現代歌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