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遜的意思、頓遜的詳細解釋
頓遜的解釋
古代南海國名。故地或以為在今 緬甸 丹那沙6*林 (Tenasserim)一帶,或以為在今 泰國 那空是貪瑪玏 附近。一說泛指 馬來半島 北部,其主要港口在今 董理 (Trang)。《梁書·諸夷傳·扶南國》:“其南界三千餘裡有 頓遜國 ,在海崎上,地方千裡,城去海十裡。有五王,并覊屬 扶南 。 頓遜 之東界通 交州 ,其西界接 天竺 、 安息 徼外諸國。” 唐 譚用之 《寄許下前管記王侍禦》詩:“昔年南去得娛賓, 頓遜 杯前共好春。”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動:橫的兩頭都要頓一頓。 次:三頓飯。 古同“鈍”,不鋒利。 姓。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 遜的解釋 遜 (遜) ù 退避,退讓:遜位。遜遁。 謙讓,恭順:遜讓。謙遜。 次,差,不及:遜色。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頓遜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頓遜”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判斷:
一、古代南海國名(更常見)
根據《梁書》等史料記載,頓遜是公元3-6世紀存在于東南亞的古國,具體地理位置存在三種說法:
- 緬甸說:位于今緬甸丹那沙林地區(Tenasserim)
- 泰國說:在今泰國那空是貪瑪玏(Nakhon Si Thammarat)附近
- 馬來半島北部說:泛指馬來半島北部,主要港口在今董理(Trang)
該國特征:
- 為扶南國附屬國,地處海陸交通要沖
- 東接交州(今越南北部),西連天竺(古印度)和安息(波斯地區)
- 貿易繁榮,有“海上絲綢之路”重要中轉站的曆史地位
二、成語釋義(較少見)
個别詞典記載該詞可作為成語,表示:
- 基本義:出色者被更強者超越
- 結構:動詞+動詞,表動作結果關系
- 場景:用于競争、學術等領域表達謙遜态度
注:作為成語的用法在主流文獻中較為罕見,建議優先采用古國名釋義。若需确認成語用法,建議查證《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遜(dùn xù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的意思是“屈服”、“退讓”或“讓步”。該詞可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食”部,右邊是“兒”部。它的筆畫總數為12畫。
頓遜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頓遜」。過去,用繁體字書寫的較為常見,但隨着簡體字的推廣和普及,現如今已逐漸被簡化字所取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頓遜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遁」,形狀略有不同但含義類似。雖然寫法有所變化,然而詞語的含義依舊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面對困境,他選擇頓遜,以保持和平。”這個例句中的“頓遜”表示在面對困難時,選擇退讓或讓步。
與頓遜相關的組詞有“頓首”(dùn shǒu,指行禮時鞠躬的動作)和“頓足”(dùn zú,形容生氣時跺腳的動作)等。其中,“頓首”用于表達對他人的敬意,而“頓足”則強調憤怒或焦急的情緒。
頓遜的近義詞可以是“讓步”、“屈從”,反義詞可能是“堅持”、“抵抗”,根據具體語境可能會有所變化。
希望這些簡單的解釋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