俛首的意思、俛首的詳細解釋
俛首的解釋
[bow one's head in submission] 低頭,表示服從
百越之君,俛首系頸,委命下吏。——漢· 賈誼《過秦論》
詳細解釋
低頭。常用于表示恭順、伏罪、羞怍、沉思等情狀。《戰國策·趙策四》:“ 馮忌 接手俛首,欲言而不敢。” 漢 賈誼 《過秦論》:“南取 百越 之地,以為 桂林 、 象郡 , 百越 之君俛首係頸,委命下吏。”《北史·周廣川公測傳》:“帝慚,俛首不語。” 唐 牛僧孺 《齊推女》:“老人俛首良久,曰:‘足下誠懇如是,吾亦何所隱焉。’” 明 何景明 《明故夔州府知府鐵溪先生高公墓志銘》:“使以詩上公和答,章立就,使臣俛首嘆服曰:此 中國 詩人也。” 嚴複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指天畫地,演説古今,喜則涎流吻外,怒則植發如竿,悲與怨則俛首頓足。”
詞語分解
- 俛的解釋 俛 ǔ 同“俯”。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首的解釋 首 ǒ 頭,腦袋:首飾。首級。首肯(點頭表示同意)。 領導的人,帶頭的:首領。元首。首腦。首相(刵 )。 第一,最高:首都(?)。首府。 最先,最早:首次。首屆。首創。首日封。首義(首先起義)。 出頭
網絡擴展解釋
“俛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現代漢語中的“俯首”相同。“俛”是“俯”的通假字,意為低頭、屈身,“首”即頭部。因此,“俛首”整體表示低頭、屈服的姿态,常用于形容順從或屈服于他人或境遇。
具體解釋:
-
字義分解:
- 俛(fǔ):通“俯”,指低頭、彎下身體,帶有謙卑或屈從的意味。
- 首:頭部,此處代指整個身體姿态。
-
常見用法:
- 俛首帖耳:形容完全順從,如“面對權威,他隻能俛首帖耳”()。
- 俛首稱臣:表示屈服于他人或勢力,例如古代戰敗國向勝利者“俛首稱臣”。
現代語境提示: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俯首”替代“俛首”,例如“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詩句)。若在古籍或文言文中遇到“俛首”,可直接理解為“低頭”或“屈服”之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俛首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低下頭。它的部首是人字旁,總共有8個筆劃。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用于形容人們低頭的動作。在繁體字中,俛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俛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現在通常采用簡化字形。
以下是一些關于俛首的例句:
1. 當老師進入教室時,學生們俛首站立。
2. 在古代社會,臣子們在皇帝面前行禮時,必須俛首叩拜。
3. 看到老師生氣,學生們都俛首不敢出聲。
一些與俛首相關的組詞包括:鞠躬、下跪、叩拜等。與俛首近義的詞彙有:低頭、屈膝、彎腰等。反義詞則包括:擡頭、仰視、挺胸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