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簡和紙。亦指各種書寫用品。《後漢書·賈逵傳》:“令 逵 自選《公羊》 嚴 顔 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通。” 李賢 注:“竹簡及紙也。”
(2).箋紙;信紙。《宋史·王曾傳》:“平生自奉甚儉,有故人子 孫京 來告别, 曾 留之具饌,食後,合中送數軸簡紙,啟視之,皆它人書簡後裁取者也。”
“簡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差異較大的解釋,需結合文獻和用法具體分析:
一、字面本義
書寫材料的總稱
指古代竹簡與紙張的合稱,泛指書寫載體。如《後漢書·賈逵傳》記載“教以《左氏》,與簡紙經傳各一通”,此處“簡紙”即指教學所用的竹簡和紙張。
信紙或箋紙
宋代《宋史·王曾傳》提到“裁取簡紙”,此處“簡紙”特指書信用紙或裁切後的信箋。
二、引申含義(需注意出處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作為成語,釋義為“簡單純潔的心靈”,比喻人品性純樸無邪。例如形容人思想純淨、不虛榮,或社交中真誠不虛僞。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
建議注意:
《簡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簡化的紙張或簡潔的文字記錄。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簡”和“紙”。
《簡紙》的部首是“纟”,意為絲織品,表示“紙”的本義。其中,“簡”的部首是“竹”,表示竹子。 “竹”在漢字中占兩筆,“纟”占三筆。因此,“簡紙”一詞共有五筆。
《簡紙》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四年》一書中,原文為“徵簡紙”。這裡的“簡紙”是指用來記載事物的簡化的紙張。隨着社會的發展,這個詞逐漸用來形容文字簡潔明了的記錄方式。
《簡紙》的繁體字為“簡紙”。在繁體中,“簡”的部首由竹變成了竹字頭部,形狀更複雜,需要六筆。同樣,“紙”的部首由纟變成了糸,形狀也稍有不同,總共六筆。繁體字中的複雜結構反映了對于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強調。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簡紙》為例,部分字形有所差異。例如,“簡”的寫法中,“竹”的字形更像是一個*********的示意圖,而不是現在常見的“⺮”。同樣,“紙”的寫法中,“纟”的字形也與現代有所不同,它更像是由兩個“絲”字結合而成的,與現代的“纟”相比更為複雜。
1. 在現代社會中,電子郵件取代了很多紙質文件,使得應用《簡紙》的方式變得更加普遍。
2. 他的筆記總是簡單明了,采用了《簡紙》的風格。
組詞:簡書、紙頁、紙張。
近義詞:簡約、簡潔、簡明。
反義詞:複雜、繁雜、冗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