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博戲中的勝采名。 漢 焦贛 《易林·豫之剝》:“野鳶山鵲,奕棋六博。三梟四散,主人勝客。”原注:“六博、三梟,皆古局戲名。”
(2). 北齊 稅制名。《隋書·食貨志》:“ 河 清 三年定令……墾租皆依貧富為三梟。其賦稅常調,則少者直出上戶,中者及中戶,多者及下戶。上梟輸遠處,中梟輸次遠,下梟輸當州倉。三年一校焉。”
“三枭”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分别來自不同曆史背景:
指古代六博遊戲中的一種獲勝采名。據漢焦贛《易林·豫之剝》記載:“野鳶山鵲,奕棋六博。三梟四散,主人勝客。”此處“三枭”是遊戲術語,與棋類博弈規則相關,代表特定勝負判定方式。
北齊時期的一種賦稅制度。根據《隋書·食貨志》記載,北齊河清三年(564年)推行“三梟”稅制,将稅賦按貧富分為三等(上、中、下),并規定不同等級的納稅戶需将糧食運送至不同距離的倉庫,每三年核查一次。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釋義,曆史文獻中多指博戲或稅制。
《三枭》指的是三隻兇猛的鷹,常用來比喻勇猛、兇悍的人或勢力。它代表着力量、威嚴和野性。
《三枭》是由“一”、“十”、“木”、“又”組成的。它的拆分部首是“木”,總共有11畫。
《三枭》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出自于中國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一種是出自于*********史詩《格薩爾王傳》。而它在現代漢語中的用法則主要流行于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
《三枭》的繁體字為「三鷹」。
在古時候寫《三枭》的漢字有一些不同的寫法,但都保留了“三”、“枭”的基本形态。比如,有的寫作「叁枭」,有的寫作「參骁」,都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1. 他們三個人合作,像三枭一樣兇猛無比。
2. 在戰場上,他的勇猛如三枭,令敵人聞風喪膽。
1. 三枭勇士
2. 三枭戰隊
3. 三枭勢力
4. 三枭狼
1. 三雄
2. 三狼
3. 三虎
4. 三鷹
1. 和平
2. 溫和
3. 虛弱
4. 和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