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泳的意思、蝶泳的詳細解釋
蝶泳的解釋
[butterly style swimming;butterfly stroke] 遊泳姿勢之一,跟蛙泳相似,但兩臂劃水後須提出水面再向前擺去,因形似飛蝶而得名
詳細解釋
競技遊泳比賽項目之一。與蛙泳相似,但兩臂劃水後須提出水面再向前擺去,形似蝶飛,故名。現在比賽中已采用海豚泳技術。
詞語分解
- 蝶的解釋 蝶 é 〔蝴蝶〕昆蟲,翅膀闊大,顔色美麗,靜止時四翅豎立在背部,吸花蜜,種類很多,亦作“胡蝶”;簡稱“蝶”,如“彩蝶”,“蝶骨”(人的頭骨之一),“蝶泳”(遊泳的一種姿勢,亦是遊泳項目之一,形似蝶飛)
- 泳的解釋 泳 ǒ 在水裡遊動:遊泳。蛙泳。仰泳。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蝶泳(dié yǒng)是現代遊泳運動中的一種競技泳姿,其名稱源于雙臂劃水動作形似蝴蝶展翅而得名。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蝶泳是“遊泳的一種姿勢,也是遊泳比賽項目之一。遊時兩臂劃水後同時提出水面再向前擺去,兩腿同時打水”。該泳姿的技術核心包含以下要點:
-
動作特征
- 雙臂同步運動:雙臂需同時從肩部發力,在水下完成“S”形劃水後,經空中前移複位,動作軌迹需對稱且連貫。
- 軀幹波動與打腿:腿部動作采用“海豚式打腿”,即雙腿并攏,以腰腹發力帶動下肢做波浪狀上下擺動,形成推進力。一次完整動作周期通常包含兩次打腿(第一次下打配合入水,第二次下打配合劃水)。
-
技術規範與競賽要求
依據中國遊泳協會《遊泳競賽規則》,蝶泳比賽中運動員身體必須始終保持俯卧姿勢,除轉身動作外,雙肩需與水面平行;兩臂動作需同步對稱,腿部動作必須同步且在同一水平面内上下擺動。
-
術語溯源與演變
“蝶泳”一詞最早見于20世紀50年代中國體育文獻,由英文“butterfly stroke”直譯而來。其前身為蛙泳的變形技術“蝶式蛙泳”,後因規則分離獨立成項。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正式将蝶泳列為獨立比賽項目。
參考資料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 國家體育總局遊泳運動管理中心. 《遊泳技術等級标準與訓練指南》. 人民體育出版社,2020.
- 中國遊泳協會. 《遊泳競賽規則(2022-2025)》. 中國體育報業總社,2022.
-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 《遊泳運動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 體育史研究所. 《中國遊泳運動發展史》.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
網絡擴展解釋
蝶泳是競技遊泳項目之一,其技術特點與曆史演變可總結如下:
-
技術特征
- 手臂動作:兩臂需同時劃水至大腿後提出水面,經空中前擺入水,形似蝴蝶展翅。
- 腿部動作:采用上下并攏的海豚式打水,因酷似海豚尾部擺動,故又稱「海豚泳」。
- 身體協調:要求軀幹波浪式起伏配合動作,呼吸節奏與手臂劃水同步。
-
曆史發展
- 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由蛙泳技術演變而來。運動員為提高速度,将傳統蛙泳的手臂空中移臂動作獨立發展為蝶泳。
-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首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現設50米、100米、200米等競賽距離。
-
術語辨析
- 早期因手臂動作得名「蝶泳」,後因海豚式打腿普及,國際賽事中統一稱為「蝶泳」,但技術層面仍保留「海豚泳」的别稱。
注:當前競技蝶泳已不再使用傳統蛙式蹬腿,完全采用海豚式技術。學習時建議參考專業教練指導,避免動作變形。
别人正在浏覽...
抱哺包修采顧嘈囋侪俗察失蜍蟾初淺單絲不線刀兵道德責任德勝頭廻對比色多鷃笃雅峰嶺風潇雨晦丱髦詭互瑰聞孤論滾轉換人鵍鷒嘉好交尾金虀脍稽實看作冒雨駡陣門裡人滅棄耐可女歌手牌期憑期七撈八攘傾回青菁輕侮啓彊升踰試驗手勅順直署任窣堵縮衣節食談語天上石麟偷偷摸摸襪套未蔔先知未合微信烏藤象眼兒廨署系狗當系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