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史書上第一部記載完整的曆法。系 西漢 末 劉歆 據《太初曆》等前人的曆法修訂而成的、我國史志上第一部記載完備的曆法。
三統曆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曆法體系,其核心解釋如下:
定義與曆史地位
三統曆是西漢末年劉歆在《太初曆》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曆法。作為中國史志上第一部記載完備的曆法,它被收錄于《漢書·律曆志》,标志着古代曆法體系的系統化。
制定背景
實施與廢止
該曆法自公元前7年(西漢綏和二年)開始使用,至公元85年(東漢元和二年)被《四分曆》取代,共行用92年。
曆史影響
三統曆首次系統整合曆法理論與實際觀測數據,其“三正循環”理論對後世政治哲學和曆法修訂産生深遠影響,成為曆代王朝論證政權合法性的參考範式。
注:更詳細的技術細節可參考《漢書·律曆志》原始文獻或天文史研究專著。
《三統曆》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在三國時代的曆史資料和紀錄。
拆分《三統曆》的部首是“蔔”和“皿”,筆畫總數為九。
《三統曆》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時代,這個時期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時代,三國時代指的是公元220年到280年之間,中國分裂為三個國家:魏、蜀、吳。
《三統曆》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是「三統曆」。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往往有一些差異。對于《三統曆》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整體來說,字形沒有太大的區别。
1. 《三統曆》是我們了解三國時代的重要資料之一。
2. 他在研究《三統曆》時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曆史細節。
1. 三國史學:指研究三國時代曆史和文化的學科。
2. 三國演義:指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著名長篇小說。
3. 三國志:指記述三國時代曆史的著作。
三統曆的近義詞可以有三國志、三國史等。
三統曆的反義詞是現代曆史,指的是我們從近現代時期開始的曆史資料和紀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