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官名。樂官之屬。《周禮·春官·小胥》:“小胥掌學士之徵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正樂縣之位。”《禮記·王制》:“将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正,大樂正以告於王。” 鄭玄 注:“大胥、小胥皆樂官屬也。”
(2).舊時官府中的低級官員。《宋史·姚祐傳》:“縣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 祐 疑為厭己,請解官持服。”
(3).猶鈔胥。舊時專任謄寫的小吏,或稱被雇用的抄寫者。 唐 杜甫 《贈李八秘書别三十韻》:“乞米煩佳客,鈔詩聽小胥。” 清 郭振基 《<楝亭别集>序》:“ 楝亭 删詩者,公手自刊落不欲付梓,命小胥鈔録藏諸篋衍者也。”
“小胥”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類解釋:
“小胥”最初是周代樂官體系中的低級職位,負責管理樂舞學生的紀律。根據《周禮·春官·小胥》記載,其職責包括“掌學士之徵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這一職能體現了古代禮樂制度中對禮儀規範的重視。
漢代以後,“小胥”延伸為官府中地位較低的吏員。例如《宋史·姚祐傳》提到“縣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顯示其作為地方基層辦事人員的身份。
唐宋時期,“小胥”特指負責謄抄文書的小吏。杜甫《贈李八秘書别三十韻》中“鈔詩聽小胥”一句,生動描繪了這類文職人員的日常工作場景。
說明:以上解釋綜合了《周禮》《宋史》等典籍用例及詩詞文獻,主要參考自漢典、杜甫詩注等權威來源。提出的“形容資曆淺”為現代引申義,未見于古籍記載,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
小胥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小朝廷或小國家的政治家、官員或賢臣。這個詞在古代常常用來形容有智慧、才能出衆的人。
小胥的部首是⺼(月字旁),它表示與肉相關的意思。它的筆畫數是13畫。
小胥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九章·國風》中,後來在古代文獻中逐漸流傳開來。
小胥的繁體字為「小胥」,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小胥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小胥的古代寫法中可能會使用「小臣」來表示。不過,這些寫法都指代相同的意思。
1. 他是當今年輕一代中的小胥,深受領導和同事的贊賞。
2. 這位小胥治理國家有方,為人民做出了很多貢獻。
小胥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各種詞語,例如:
1. 小胥治國:指小胥擔任************人,進行國家的治理。
2. 小胥風采:形容小胥才華橫溢、風采出衆。
3. 小胥之士:指具有小胥才能和智慧的人。
近義詞:小臣、小吏。
反義詞:巨子、大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