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水濕阻于腸胃,脾虛不能制水導緻的腹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寒勝則浮,溼勝則濡寫。” 王冰 注:“以濕内盛而寫,故謂之濡寫。”
“濡寫”是一個中醫術語,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濡寫(拼音:rú xiě)指因水濕阻于腸胃、脾虛不能制水導緻的腹瀉症狀。該詞最早見于《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寒勝則浮,溼勝則濡寫”,王冰注解為“以濕内盛而寫,故謂之濡寫”。
部分資料(如)提到“濡寫”可形容寫字時專注到潤濕筆墨的狀态,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中醫文獻,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以中醫典籍和權威詞典的定義為準。
主要用于中醫診斷,描述因脾虛濕盛引起的慢性腹瀉,常伴隨乏力、腹脹等症狀。
《濡寫》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rú xiě。它的意思是用墨汁或水等液體寫字或繪畫。
《濡寫》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水”部,右邊是“聿”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濡寫》起源于古代書法,在古代字典中被列為字形的一種。它的繁體字為「濡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濡寫》在古代的寫法為“聿”部放在上方,而“水”部放在下方。
1. 他以濡毛筆寫字,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書法家。
2. 在傳統藝術中,濡寫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還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如:濡墨(用水濡濕墨)
書寫、作畫
擦寫、擦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