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person in solitary splendour] 孤家與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謙稱,即自謙為寡德之人。現在常用來指孤獨的人,有時候指脫離群衆的人,有時候是指沒有親眷的人
我又沒牽腸挂肚的老婆,孤家寡人的,怕個啥?——艾蕪《南行記》
袁世凱夢想做皇帝,弄得衆叛親離,真正成了一個“孤家寡人”了
古代君主自稱為孤或寡人。後以“孤家寡人”比喻單獨一人,無人支持幫助。《孽海花》第六五回:“因為案情重大,并且是積案累累的,就辦了一個就地正6*法。 雲岫 的一妻一妾,也為這件事,連吓帶痛的死了。到了今日, 雲岫 竟變了個孤家寡人了。” 毛6*澤6*東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關門主義的策略則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孤家寡人漢語 快速查詢。
“孤家寡人”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詞源、本義、現代用法等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禮記·玉藻》和《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提到“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以及“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古代君主常以“孤”或“寡人”自稱,意為“寡德之人”,是一種自謙表達。
最初專指古代帝王的自稱,例如戰國時期諸侯國國君常用“寡人”。例如:
袁世凱夢想做皇帝,真正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南行記》中的用例)。
現代語境中主要有兩種引申義:
“孤家寡人”既保留古代帝王自稱的曆史痕迹,又衍生出批評孤立狀态的雙重含義。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考據,可參考《漢典》《禮記》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