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入破的意思、入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入破的解釋

(1). 唐 宋 大曲的專用語。大曲每套都有十餘遍,歸入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為破這一段的第一遍。 唐 白居易 《卧聽法曲霓裳》詩:“朦朧閑夢初成後,宛轉柔聲入破時。”《新唐書·五行志二》:“至其曲遍繁聲,皆謂之‘入破’……破者,蓋破碎雲。” 宋 張端義 《貴耳集》卷上:“ 天寳 後,曲遍繁聲,皆名入破。破者,破碎之義也。” 吳熊和 《唐宋詞通論·詞調》:“中序多慢拍,入破以後則節奏加快,轉為快拍。”

(2).借指樂聲驟變為繁碎之音。 阿英 《藝術家的故事》二:“其後急發一聲,曰的瀝得定棟,則繁聲入破,如萬弩之齊發,如急雨之驟至,若有千萬手同擊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入破”是唐宋時期大曲音樂結構中的一個專業術語,主要涉及樂曲的節奏和表演形式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 音樂結構定位
    唐宋大曲通常分為三大段:散序(自由節奏的序曲)、中序(舒緩的歌唱部分)和破(節奏加快的舞曲部分)。
    入破特指“破”段的第一遍,标志着樂曲從舒緩轉為急促。

  2. 節奏與表演特征
    入破後,音樂節奏驟然加快,樂器演奏轉為繁密,舞者伴隨節奏入場表演。例如歐陽修詞中“入破舞腰紅亂旋”,生動描繪了舞姿與急促旋律的配合。

  3. 名稱由來與文獻記載
    “破”字或源于“破碎”意象,形容節奏的激烈變化。《新唐書》記載“曲遍繁聲,皆謂之入破”,白居易《霓裳羽衣曲》詩句“宛轉柔聲入破時”也印證了這一階段的聽覺感受。

  4. 詞義延伸
    除音樂術語外,“入破”也被借喻為其他領域進入激烈或複雜階段的表達,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示例引用:
宋代張端義在《貴耳集》中提到“天寶後,曲遍繁聲,皆名入破”,進一步說明其在唐代音樂中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入破的意思

《入破》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入”和“破”兩個字。表示一個人進入一個破舊的地方或狀态。

部首和筆畫

“入”字的部首是“入”,它由4個筆畫組成。而“破”字的部首是“石”,它由7個筆畫組成。

來源

《入破》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這是一部經典的小說,其中描寫了一個豪門世家的興衰過程。在小說中,作者以“入破”來形容家族的破敗和衰落。

繁體

《入破》的繁體字為“入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略有不同。據考古學家研究,古時候的“入”字是由“人”字形和一條橫線組成的。而“破”字則是由“石”字上方的三個點和下方的線條組成的。

例句

1. 那個荒廢已久的宅院被許多人稱之為一座“入破之地”。

2. 進去看了一眼,發現這家餐館已經“入破”不堪,決定不再光顧。

組詞

1. 入門:表示進入某一領域、行業或學問的開始。

2. 破損:表示物品因損傷而變得破爛不堪。

3. 破碎:表示物體被打碎成碎片。

近義詞

1. 破敗:形容房屋或環境的狀态不好,破舊衰敗。

2. 破爛:形容東西破爛不堪。

反義詞

1. 完整:表示事物完整無缺,未受損傷。

2. 興盛:形容事物的繁榮昌盛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