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榴的意思、若榴的详细解释
若榴的解释
亦作“ 若留 ”。即石榴。 汉 张衡 《南都赋》:“梬枣若留, 穰 橙 邓 橘。”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灵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新唐书·西域传下·波斯》:“地寒,有五穀、蒲陶、若榴,冬窟室。”
词语分解
- 若的解释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无人。置若罔闻。门庭若市。 你,汝:若辈。“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约计:若干(乶 )。若许。 此,如此:“以
- 榴的解释 榴 ú 〔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一般开红花,果实球状,内有很多种子,种子上的肉可食,根和皮可入药(“榴”读轻声)。 〔榴莲〕常绿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果实球形,有硬刺,可食。 笔画数:; 部首:木;
网络扩展解释
“若榴”是石榴的古代别称,常见于汉唐文献及诗词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词义:若榴即石榴,是石榴的别名。
- 拼音:ruò liú,部分文献中亦写作“若留”。
二、文献引用
- 汉代张衡《南都赋》:“梬枣若留,穰橙邓橘。”李善注引《广雅》称“石留,若榴也”。
- 《新唐书·西域传》记载波斯地区种植若榴,说明其作为经济作物的分布。
- 晋代潘岳《金谷集作》:“灵囿繁若榴,茂林列芳梨。”体现若榴在园林中的种植场景。
三、文学示例
- 唐代李商隐:“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拟意》)
- 唐代李益:“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杂曲》)
- 明代汤显祖:“受命同嘉橘,孤株感若榴。”(《送艾太仆六十韵》)
四、演变与关联
- 通假现象:部分古籍中“若榴”写作“若留”,如《南都赋》版本差异。
- 植物特征:石榴花色艳丽,古人常以“若榴色”形容类似色彩。
若榴一词多见于诗文,兼具实用与意象功能,反映了古代对石榴的认知与审美。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广雅》《文选注》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若榴》的意思
《若榴》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红艳的榴花。它形容榴花鲜艳如火,美丽动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若榴》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即“若”和“木”。它由12个笔画组成,其中“若”部首有8个笔画,“木”部首有4个笔画。
来源
《若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榴花通常被描述为红艳的美丽之物,而《若榴》这个词则是用来形容榴花之美的诗意说法。
繁体
《若榴》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若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若榴》这个词在古代常采用篆书或隶书的字体形式。由于篆书和隶书的字形变化较大,所以古时候的《若榴》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
例句
1. 春日里,盛开的若榴如火如荼,美丽动人。
2. 他笑起来,像朵若榴般绽放。
组词
若榴园、若榴花、若榴色、若榴红
近义词
红艳如火的花朵
反义词
暗淡无光的花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