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弱翰的意思、弱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弱翰的解释

指毛笔。 汉 扬雄 《答刘歆书》:“ 雄 常把三寸弱翰,齎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 晋 陆云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章炳麟 《再与友论国学书》:“昔 子云 把弱翰齎油素以问卫卒、孝廉,归乃槧次异语,二十七岁始有成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弱翰是汉语中一个典雅的古语词,特指毛笔的谦称或雅称,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文化内涵。以下从字义、语源及文化背景详细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柔软、纤细,《说文解字》释为“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氂桡弱也”,引申为谦辞,表示轻微或不足。此处形容毛笔笔毫柔软的特性。

  2. 原指鸟羽(尤赤羽),《说文》称“天鸡赤羽也”。因古人以羽毛制笔,故“翰”代指笔,如《文选·潘岳〈秋兴赋〉》注:“翰,笔毫也。”

弱翰即“柔弱的笔毫”,合称后成为毛笔的谦逊表达,常见于古代文人书札。


二、语源与典籍例证

此词最早见于汉代扬雄《答刘歆书》:

“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

意为“我常持毛笔,携白绢记录各地方言”。此处“弱翰”凸显书写工具的质朴,亦含自谦之意。

唐代李商隐《上河东公启》亦沿用:

“退惟懦钝,安事弱翰?”

以“弱翰”谦称自己的文笔能力有限。


三、文化意蕴

  1. 文人谦逊传统

    古代文人常以“弱翰”“拙笔”自称书写工具,体现“君子自谦”的礼仪规范,如《礼记·曲礼》所言“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2. 书写工具的象征

    毛笔在传统文化中兼具实用与精神意义,“弱翰”一词暗含以柔克刚的哲学,呼应《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扬雄《方言·答刘歆书》,收录于《全汉文》卷五十二。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89页“翰”字条。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典籍版本信息以确保权威性。)


楷体例证

扬雄《答刘歆书》原文节选:

“雄少不师章句,亦于五经之训所不解。常闻先代輶轩之使,奏籍之书皆藏于周秦之室……雄常把三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

网络扩展解释

“弱翰”是古代汉语中对毛笔的雅称,其解释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毛笔,常见于古代文献。其中“翰”本义为长而硬的鸟羽,因古代毛笔多用禽羽制成,故以“翰”代指笔;“弱”则可能形容笔的纤细柔软,或作为谦辞。

  2. 文献例证

    • 汉代扬雄《答刘歆书》提到“三寸弱翰”,描述用毛笔记录方言异语的情景。
    • 晋代陆云在诗中自谦“岂无弱翰,才不克赡”,表达才学不足的谦逊。
    • 宋代陈棣诗句“敢采民谣书弱翰”,亦以“弱翰”代指书写工具。
  3. 用法特点
    该词多用于文人自谦或文学创作中,强调书写工具的质朴与个人才学的谦抑,常见于书信、诗词等文体。

  4. 现代认知
    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作为研究古汉语或文学史时的专业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诗词背景,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及扬雄、陆云等人的作品集。

别人正在浏览...

爊炕阿屈班资被假迸泪长术昌泰澄漪充房的一确二鵰悍丁男丢脱断刑幡纸丰孰佛果甘鼠阁免共理构架聒絮鼓说汉语大词典横行天下和颂河原轰雷贯耳灰垢贱皮僭妄脚凳交辉骄行夹寨夫人接踵比肩寄禁就根儿来踪去路朗目疏眉羸北累纸玲珑透漏流泉门杯破帽清漻欺软怕硬入对上术摄假适会失惊打怪收房搜神后记恸绝违中无产者鲜灵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