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通的馬。 晉 葛洪 《抱樸子·勖學》:“凡馬野鷹,本實一類。” 唐 杜甫 《遣懷》詩:“乘黃已去矣,凡馬徒區區。” 宋 陸遊 《上史運使啟》:“超超空凡馬之群,實非能辦;默默反屠羊之肆,其又奚言!”
凡馬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考據如下:
指普通、平庸的馬匹,與“駿馬”“名駒”相對,強調其不具備特殊血統、出衆能力或珍貴品相。
來源:據《漢語大詞典》"凡馬"條目釋,凡馬即"平常之馬"(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構詞溯源
“凡”取“平常、普通”義(《說文解字》:“凡,最括也”),與“馬”組合指代未被篩選的普通馬種。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對“凡”的釋義(中華書局,1963年)。
早期文獻用例
來源:鄭玄注《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仇兆鳌《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
在傳統相馬術中,凡馬被視作農耕、運輸的基礎畜力,與“千裡馬”的稀缺性形成對照:
《列子·說符》載伯樂相馬“得其精而忘其粗”,隱含對凡馬與良馬的鑒别标準。
來源:楊伯峻《列子集釋》(中華書局,1979年)。
今泛指任何缺乏突出特質的馬,亦引申比喻才能平凡之人或事物。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凡馬"釋義(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參考依據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周禮》《杜詩詳注》《列子》《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文獻,釋義脈絡清晰且具文獻可考性,符合學術規範。古籍引用均标注通行版本出版社信息,未提供鍊接部分因原始文獻無公開數字資源,但紙質版本為學界公認權威出版物。
“凡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凡馬”指普通的馬,與名貴或神異的馬(如“乘黃”“骐骥”)形成對比。該詞由“凡”(平凡、普通)和“馬”組合而成,強調馬的尋常屬性。
現代漢語中,“凡馬”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強調普通、無特殊之處。例如:“他自嘲是凡馬,難與精英争鋒。”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抱樸子》《杜工部集》等原著。
榜師别董大碧絲博茨瓦納抪徧草疏齒豁頭童崇墉百雉抽解臭肉來蠅箠打詞窮旦雲搗虛批吭地祇壇東園二聲繁榮興旺負手之歌拱服蘅臯兼總嚼筆鏡燭筋脈九苞禽舉兵靠色控馬苦艼蠟丸帛書冷汗立交橋恡愛偻指靡慝歕金強近乾果乾休窮虜全性渠酋娶媳婦三大改造三元及第澀道實廪守喜雙作飔飔隨扈銅權五六六七烏龍茶無種象籌相攸小康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