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撫遠人或遠方邦國。《書·舜典》:“柔遠能邇。” 孔 傳:“柔,安;邇,近……言當安遠,乃能安近。”《漢書·段會宗傳》:“足下以柔遠之令德,復典都護之重職。” 顔師古 注:“柔遠,言能安遠人。” 唐 白居易 《新羅賀正使全良忠授官歸國制》:“朕以文明禦時,以仁信柔遠。” 金 王若虛 《君事實辨》:“于卿篤始終之義,于朕盡柔遠之宜。” 清 李基和 《送隋羲文出塞》詩之二:“須知柔遠意,率土盡王臣。”
“柔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德服人”的思想,如《文明小史》提到“柔遠有方”,強調通過仁信而非武力實現和諧。在當代語境中,其含義可根據具體表達需求靈活切換。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及古詩文網。
《柔遠》是一個含有深意的詞語,它表達了柔軟和遠離的概念相結合的意思。
《柔遠》這個詞的部首是木,并且它的總共有11個筆畫。
《柔遠》源于古代漢字,它是由具有寓意的漢字組合而成的。
《柔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柔遠」。
在古代漢字中,「柔遠」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相似的意思和形象。
1. 她的性格柔遠如水,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保持冷靜。
2. 這座山峰柔遠地融入了雲霧之中,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1. 柔軟:形容物體質地柔和而富有彈性。
2. 柔情:形容人對他人充滿溫柔和愛意。
3. 遠方:表示離自己較遠的地方。
1. 溫柔:形容人性格溫和、體貼。
2. 遙遠:表示距離非常遠。
1. 剛硬:與柔軟的概念相對立,形容物體堅硬而不具有彈性。
2. 接近:與遠離的概念相對立,表示距離非常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