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敗德的意思、敗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敗德的解釋

敗壞德義;敗壞品德。《書·大禹谟》:“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孔 傳:“反正道,敗德義。” 晉 摯虞 《觀魚賦》:“懼留連之敗德,遂收歡而命駕。” 葉聖陶 《窮愁》:“博徒十數……長官疾賭甚,皆卻而弗納,謂若輩廢時失業,敗德喪身,至堪深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敗德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核心釋義

敗德(bài dé)指敗壞道德的行為或品質,強調對倫理規範的背離與破壞。該詞由“敗”(毀壞)與“德”(道德)組合而成,屬書面用語,含貶義。

權威典籍引證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定義:“敗壞道德。多指行為不端、喪失操守。”

    引例:清代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敗德之人,不可與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987頁。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

    釋義:“道德敗壞;做有損道德的事。”

    用例:“貪污受賄是嚴重的敗德行為。”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撰。

  3. 古代文獻用例

    •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棄德崇奸,禍之大者也。”(“崇奸”即敗德之舉)

    • 《論語·顔淵》: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間接批判敗德行為)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十三經注疏》。

語義關聯與延伸

當代應用

多用于批判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如腐敗、欺詐),常見于法律、倫理及社會評論領域。例如:

“學術不端不僅是違法行為,更是學術共同體的敗德之恥。”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經典文獻,釋義與用例均嚴格依據典籍原文,未作主觀引申。

網絡擴展解釋

“敗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ài dé,其核心含義為“敗壞道德或品德”,既指行為上的道德缺失,也包含對個人或社會倫理的破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該詞:


一、基本詞義

  1. 字面解釋
    由“敗”(敗壞)和“德”(道德、品德)組合而成,指通過不當行為損害道德準則。例如:賭博、欺騙等行為可被視為“敗德”。

  2. 延伸含義
    除具體行為外,也可形容惡劣的品行或風氣。如《左傳》中“先君之敗德”,即指前人不良品行的累積影響。


二、來源與用法

  1. 古代典籍引用

    • 《書經·大禹谟》:“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意為傲慢自大、違背正道會破壞道德。
    • 晉代摯虞《觀魚賦》用“敗德”警示沉迷享樂可能導緻的道德滑坡。
  2. 現代語境
    當代多用于批評違背倫理的行為或現象。例如葉聖陶在《窮愁》中描述賭博為“敗德喪身”,現代媒體也常用“敗德教育”形容扭曲的價值引導。


三、相關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現代案例,可參考《書經》《左傳》等文獻,或查閱葉聖陶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巴巴兒的半散兵多将廣博簺殘雨朝議誠恐弛廢出操湊亟彈剝黨邪醜正電視廣播東聲西擊篼籠敦确髵髵梵磬沸然絓數劃拳蕙風解駐譏諷舊望局部拘指老來子遼薓靈匮嶺雁流議毛起迷暗免稅店靡從木孫鳥嘴铳旁落疲鈍蒲人遷鸎切直曲毀桡法僧道侍曹十二蟲始末原由説東忘西銅狄銅律退翁微忱威姑威戮先端閑是閑非霞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