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露体牵羊,以示降服顺从。《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伯 肉袒牵羊以逆。” 杜预 注:“肉袒牵羊,示服为臣僕。”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聪》:“帝肉袒牵羊,舆櫬衔璧,出降东门。” 北齐 魏收 《为东魏檄梁文》:“若 吴 之王孙, 蜀 之公子,顺时以动,见机而作,面缚衔璧,肉袒牵羊,归款军门。”亦省作“ 肉袒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士卒易保,人不肉袒。” 李贤 注:“《左传》 郑伯 肉袒牵羊以降 楚 ,言 关中 士卒易与保守不降下也。”
“肉袒牵羊”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指古代战败者裸露上身、牵着羊向胜利者投降的仪式,表示彻底归顺和臣服。该行为既包含身体上的裸露(象征无抵抗),又通过牵羊表达献祭或犒劳敌军的诚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演变或具体历史事件,可查阅《左传》原文或权威历史典籍。
《肉袒牵羊》是一个成语,表示脱去上衣,拉着羊行进。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从事辛劳的工作,不畏困难,奋发向前。
《肉袒牵羊》由三个字组成,其中:
- 肉:由“⺼”(月形)构成,部首为“⺼”,总笔画数为4;
- 袒:由“衤”(衣服)和“㫃”组成,部首为“衤”,总笔画数为10;
- 牵:由“⺧”(手)和“牛”组成,部首为“⺧”,总笔画数为7。
《肉袒牵羊》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庄子·养生主》:净襶而进藜藿,袒而进羊。
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不畏艰苦,勇往直前。
《肉袒牵羊》的繁体字为《肉袒牽羊》。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存在差异。《肉袒牵羊》这个成语在古时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并未改变。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不怕艰苦,勇往直前的精神:
- 他勇敢地走在最前面,真是肉袒牵羊,毫不畏惧。
与《肉袒牵羊》相关的组词有:
- 难以为继:表示遇到困难,无法继续下去。
- 勇往直前:表示坚定地向前进,不屈不挠。
与《肉袒牵羊》意思相近的成语:
- 赤手空拳:形容没有任何准备,徒手进行某项工作或战斗。
- 不畏困难:表示勇敢面对困境,毫不退缩。
与《肉袒牵羊》意思相反的成语:
- 杯弓蛇影:表示因过度恐惧或想象,而把事物夸大成由于第一眼的印象和猜测。
- 芝麻绿豆:用来形容一些微小的琐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