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通音問,通消息。《宋書·張敷傳》:“ 琅邪 顔延之 書弔 茂度 曰:‘……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傳》:“ 宗望 自 河北 趨 汴 ,久不聞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廟故宏闊,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聞問。” 郭希仁 《從戎紀略》:“餘自到軍裝局,與 子逸 、 明卿 、 子端 專辦文書,外事全未聞問。”
(2).音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湘裙》:“轉身遂逝,自此不復通聞問矣。”
好名聲。《漢書·嚴助傳》:“於是拜為 會稽 太守。數年,不聞問。” 顔師古 注:“無善聲。”
“聞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通過書信或口信保持聯繫,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
強調具體的通信内容或結果,如:
在《漢書·嚴助傳》中,“不聞問”指沒有好的聲譽,顔師古注解為“無善聲”。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宋書》《金史》等文獻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聞問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聽到别人的問話,親自詢問或特意打聽。通常表示對某件事情或某個情況的關心和探詢。
聞問由兩個部首組成:閃部(阜)和口部。閃部在左邊,口部在右邊。
聞問的總筆畫數為15畫。
聞問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被列為常用漢字。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聞問來表示向對方打聽消息或詢問情況。
聞問的繁體字為「聞問」。
在古時候,聞問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聞可以寫作「聞」,問可以寫作「問」。
1. 他聞問了很多人,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這個事件的情況。
2. 小明聞問别人的看法,以便做出正确的決定。
1. 詢問:意思是詢問,追問。
2. 聽聞:意思是聽到别人傳來的消息。
3. 問詢:意思是詢問,打聽。
詢問、追問、質詢、诘問
回答、解答、告知、回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