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聞問的意思、聞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聞問的解釋

(1).通音問,通消息。《宋書·張敷傳》:“ 琅邪 顔延之 書弔 茂度 曰:‘……豈謂中年,奄為長往,聞問悼心,有兼恒痛。’”《金史·宗翰傳》:“ 宗望 自 河北 趨 汴 ,久不聞問。”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廟故宏闊,僦居者多, 林生 性孤峭,率不相聞問。” 郭希仁 《從戎紀略》:“餘自到軍裝局,與 子逸 、 明卿 、 子端 專辦文書,外事全未聞問。”

(2).音信。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湘裙》:“轉身遂逝,自此不復通聞問矣。”

好名聲。《漢書·嚴助傳》:“於是拜為 會稽 太守。數年,不聞問。” 顔師古 注:“無善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聞問”是漢語複合詞,本義指“通音訊、相聯絡”,引申可作名詞或動詞使用。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其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

一、動詞用法表“打聽消息”或“互通問候”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動賓結構,強調信息傳遞的雙向性(來源:漢典網)。例如《後漢書·李通傳》記載“未嘗相聞問”,即指雙方斷絕音訊往來(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二、名詞用法指“音訊”或“消息”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聞”為“知聲也”,結合“問”的探詢本義,構成“可被知曉的訊息”含義(來源: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如明代歸有光《與吳三泉書》中“久不聞問”,即表達長期未獲對方消息的狀态。

網絡擴展解釋

“聞問”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通音訊、互通消息

指通過書信或口信保持聯繫,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例如:

2.指音信、消息

強調具體的通信内容或結果,如:

3.好名聲(古舊用法)

在《漢書·嚴助傳》中,“不聞問”指沒有好的聲譽,顔師古注解為“無善聲”。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宋書》《金史》等文獻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愛染把截鼻青額腫不分彼此長府朝霭朝經暮史嘲谑澄綠徂顔大割對火惡耗販夫皂隸訪質諷議鳳沼府直高翚更次公綦彗日監理家亡國破進伎吉應考課令來臨領地離羣索居羅浮山南金袙複旁羅炮台千裡命駕千颦青帳勤緊親疎七折八扣惹口舌稔寇賞慰舍己就人神經戰史君失迷世用十姊妹水合稅舍絲纩獺祭提地呫畢為事銜訓席卷